|
孩子们在彩色室 |
徐侠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园长助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市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兼职辅导员、信息报道先进个人。主持的课题多次获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市级艺术教育成果二等奖,撰写大量论文屡屡获市级一等奖,还曾获浙江省心理健康个别辅导方案二等奖。 走进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中山园),颠覆了我对幼儿园的童趣印象。这里以纯白为基调,一楼的主题墙呈现着利用废旧自行车打造的创意构思,与“悦美、悦享、悦创”六字办园理念融为一体。眼光穿过镂空的中庭天顶,可以看到一幅幅童画作品环挂在外墙上,每一层的楼道上,布置着琳琅满目的幼儿原创作品。 与众不同的环创特色思路 鄞州区江东中心幼儿园(中山园)负责人徐侠在六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又经历三年的美术本科学习,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环创特色思路:我希望幼儿园环境布置不要局限在童趣卡通上,更多地基于孩子的身心灵成长需求,打造足以激发孩子们各种想象力和生命力的场所,开展具美学理念、美学创意的开放的自主活动。 说起这面主题墙,徐老师回忆:“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园领导将原先很多卡通形象进行整体刷白,大片留白给到我无限创想的空间。有一回,路过附近社区的地下车库,看到堆积着几辆废弃的自行车,突然有了灵感,征求小区主人的意见后,把他们搬到了幼儿园。经过拆卸改造、布局设计,红色自行车主题墙成功出炉。我希望通过环境,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们美的感受、环保的理念、创意的思维。”听完这番解释,这墙上的自行车变得有温度起来。 徐老师拉着记者看外墙上的一处烟囱口,真没看出那是烟囱口,因为已经被裹挟在一幅城堡画上,成为了画的一部分,孩子们的涂鸦让原本黑乎乎的烟囱已不“面目可憎”。润物细无声,这些小小的细节,却是对孩子们心灵的洞察和美的熏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了人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徐老师表示,环境教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创造欲,所以她在确立“悦美、悦享、悦创”的办园理念之后,首先就是对环境进行了改造。 徐老师的秘密武器——三室三坊 仅用了三年时间,中山园一次性通过了宁波市六星级幼儿园、浙江省一级幼儿园的评审。徐老师抛出了她的秘密武器——三室三坊。 “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方向是美术,但在我心中,悦美这两个字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我希望在这个理念下,孩子们巧双手、善探究、乐创造。于是,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和实践,题为《幼儿园混龄式创意工作坊的构建研究》,目前该研究课题已在区、市级获得了一等奖,并且立项为浙江省规划课题。课题研究的两个侧重点,即创意工作坊(三室三坊)的自主式和混龄式教育。” 徐老师一边带记者参观三室三坊,一边详细介绍: 三坊是以材料维度划分,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绳、瓶、纸,打造绳艺坊、纸艺坊、瓶艺坊。“但它们的延展度很广,比如说绳艺坊中的主材料可以是麻绳、毛线、甚至是铁丝和扭扭棒,如此一来,创造就变得具有无限可能性。每个坊基于特长及意愿设立,由专门教师负责,保证了材料充实、过程记录、作品展示等的可持续发展。” 三室是以创意维度划分,分别是色彩室(分原色和彩色两个区域)、造型室、演艺室。在原色室,孩子们针对已有自然物进行原色创意;在彩色室,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涂鸦和创造;在造型室,孩子们自主搭建、垒高,拓展立体想象空间;演艺室则通过走秀演绎令幼儿一系列原创作品富有生命力,也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记者看到,每一个坊和室,中间都有大大的操作台,孩子们在“三室三坊”用卷筒纸、吸管、铁丝、蛋托等最普通的物料,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比如蛋托竟然可以变身“春的花环”,经过他们巧手的改造,在大人眼中的废弃物品变身成了艺术作品,让记者不得不感叹:“世界在孩子心中是没有定式的。” 混龄教育,拓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作为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关注这些问题: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喜欢班上的同伴和老师吗?融入集体了吗?有研究表明,引起现代人焦虑的最大因素是人际交往,即使成绩优异,如果社交能力弱,仍然不利于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徐老师说,展开混龄教育,就是为了拓展孩子的交往能力,“仅仅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教学,孩子们的社交面较窄,我想打破这个框架,扩大幼儿交往半径,一方面,让孩子们跟不同班级的小朋友自由交往,增加他们跟平行班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大孩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玩,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这个相对自由、自主的空间,满足混龄交往、互动互助、携手创意的需求。” “小班的孩子虽然还不大会自己操作创意,但是他们的观摩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习得过程,从中学会模仿和借鉴,甚至有的时候会跟哥哥姐姐们提出自己的小主意。大班孩子大多会主动和弟弟妹妹沟通协作,这个过程中领导能力和协作能力大大提升。在混班混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建立起美好的友谊。” “用身心去感知美,用心灵去挖掘创造之源,最终在创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所在。”徐老师说,孩子们日后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路,抵达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也正是她构建园本特色的最终目的所在。” 记者 诸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