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褚楚) 昨天,“看见你的声音——精神障碍患者原生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博物馆展出,展出的110余件作品由来自宁波市精神病院的50多位精神障碍患者创作,“混乱”、“激情”、“压抑”、“希望”、“无题”是其中一个患者的画作标题,这些词汇同时作为展览五个板块的标题,向观众阐明精神障碍和原生艺术的概念以及医院和志愿者所做的努力。开幕式现场,精神障碍患者们还现场作画,状态轻松。 对精神疾病患者,人们往往会想到“暴力”“恐怖”“狂躁”等贬义词,那么,精神病院除了冰冷的器械和吃不完的药物,还有没有更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治疗方法呢?原生艺术创作提出了这种可能性。 原生艺术最早由法国艺术家杜布菲在1945年提出,他称之“源于自发的冲动,受到幻想、甚至精神错乱的驱使,远离常规的传统艺术”。通过原生艺术创作实现自我修复与治疗,其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艺术这种感性和直觉的手段去唤醒和激发人沉睡的潜能和意识,从而来解放人生命中那些被压制的天性和潜能,充分利用生命中的自然力量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据悉,宁波市精神病院2009年开始尝试探索精神疾病的社会化康复新模式,引入了原生艺术康复疗法。昨天在开幕式现场和大家分享经验的西班牙画家卡洛斯·莫瑞·沃兰迪斯于2016年来到宁波,参与了用绘画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作品大多色彩奔放,线条简单,有的临摹名画,有的随意勾勒。其中一幅由精神障碍患者画的《无题》,是对著名画家夏加尔作品的临摹,跟原作颇为神似。作者在画作旁边还写了一段话:“我从小都是读最好的学校,而且成绩也挺好,大学读的英语,专业八级,后来做外贸,也赚了很多钱。现在就担心儿子,他才初二,成绩只有班级第八名,怎么也上不去,特别担心。”卡洛斯告诉记者:这些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绘画却可以帮她找到内心的平静,让她放松和安静下来。 本次画展策展人是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研究员金皓,他同时也是“关爱心灵·添翼筑梦”原生艺术文化创意公益志愿项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宁波市文化志愿者总队于2015年发起“关爱心灵·添翼筑梦”项目,看似在“教”患者画画,实则只是提供纸、笔,与患者共同作画,让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自由的绘画作品表现出来,这种“不教而教”的艺术与原生艺术疗法不谋而合。 在文化志愿者的指导下,患者们画出的作品令人咋舌,他们将内心的声音通过画笔展现出来,画里的每一笔都可能是解读他们内心的密码。 “办这个展览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精神障碍患者’这个群体,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和诉求,正确地理解他们,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有尊严地回归社会。”宁波博物馆馆长王力军说。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