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地理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落渊源

叶 家 大 屋

    叶家大屋位于余姚三七市镇石步村(旧属慈溪),2004年7月被公布为余姚市文保点。

    大屋的主人、耄耋之年的叶国标老人告诉我,大屋迄今已三百余年,是一位叫叶士英的太公神奇般发迹后建造的。《石步叶氏宗谱》对此有记载。

    远远就能望见大屋的马头墙和伸出高墙的古桂树的树梢。大屋有四个门,正门朝南,在南围墙的东端;日常用的是西厢房廊前的边门;东门是偏门,如今钉着一块“余姚市文保点”的金属牌匾;西门是后门,开在栈房后的西围墙上。叶国标给我介绍了他小时候的大屋的四周:“正门前是晒场院;边门外是道地,临溪,溪上有石桥,过桥是卵石铺的村道;东门外是砻谷院和竹园;平常货物均从后门出入。”如今,南墙的两个门已被新建的民居阻塞,东门成了出入大屋的唯一通道。

    请人打开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朝南的小屋和靠墙花坛中的一丛天竺。穿过西厢房,眼前一片破败的景象,荒草没膝,屋檐摇摇欲坠,一只成化年间的青花瓷盆裂成两爿倒扣在石凳上,水缸里是肮脏的漂浮物。正屋坐北朝南,五间两弄,重檐。正屋的轩子间面宽4.8米,阶沿石也是通块的,六扇簿子门做工十分考究。正屋的边间隔成两间,与东、西厢房联成五间,前两间在前天井成三合院落,后一间在后天井也成三合。墙头有精致的砖雕。东边的围墙下有磨房等落脚屋若干。正房与厢房的廊前相通,均为卷棚顶,梁枋上的木刻很丰富,麒麟交尾、八仙过海、龙舞乾坤等图案栩栩如生,散发着浓重的人文气息。东厢房的北尽间是厨房,大灶至今还在,接着是杂物间、楼梯弄、轩子间;南尽间为门厅,门额虽残缺不全,依旧透出曾经的气派。门厅外有隔着照壁的两个天井,内天井西侧有磨房,外天井南尽头是正门。老人告诉我,正门平时紧闭,只有在红白喜事时才会开启。西厢房廊前有边门,当年三五支队和民运同志就从这个门出入。头一间是账房,第二间也是轩子间,接着是楼梯弄、厨房间、栈房和小房间。老人还告诉我,他祖父叶燮和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年轻时喜欢旅游,晚年睡在这个小房间。小房间朝东,窗前是正屋的后天井,采光较好,靠墙有精致的花坛,梅园石栏板雕有双龙戏珠,两旁是精巧的石凳。花坛里的八月桂是祖父亲手所栽,树龄已逾百年。东、西厢房也有后天井,小巧、典雅,之间的隔墙设有漏窗和月门,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

    推开正屋轩子间的簿子门,屏风壁左上角贴着一张官报:“贵府老爷叶华春高中甲辰科,会试中式第四十二名准立”。光绪《慈溪县志》对此人有记载:“叶华春,字兰伯,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举人,仁和藉甲辰科进士”。叶国标说:“从来没听说过上代有举人、进士,做生意发迹的故事倒不少。我十四岁那年曾祖母去世,她的寿衣是知县夫人的服饰,因为曾祖父生前捐过候补知县。小时候家里很富足,每到年底,百官船一直撑到三七市,家里的年货比三七市集镇还要多。”查《石步叶氏宗谱》:叶华春为仁和籍,其四世祖顺治年间迁居杭州。叶家大屋建于嘉庆年间,主人叶康寿比叶华春长十三岁,同属“宋”字排行,均为“槐”字辈的叶君山之后,中间隔着“相、新、亲、植、根、香、历”七辈。旧时送官报,除了考虑直系亲属,还考虑家境是否富裕,殷实人家才有接待官差的能力。

    老人说,因为高祖叶庆隆吸食鸦片,大屋一度典押给王家,所以当地人曾叫王家大屋。光绪初年,曾祖父叶麟祥(字生阳)迫于生计,经三七市下蒋外婆家的亲戚介绍,到山东龙口王姓商行撑船。光绪十一年正月的一天,他运送货物到宁波,逢中法开战,法国远东舰队十多艘军舰包围了招宝山外海口,叶麟祥的货船遭法舰劫持,幸好遇到在法舰任翻译的安乐堂族人叶某,经其疏通才得以放还。叶麟祥到宁波出完货仍返回龙口,从此深得王老板的信赖,将其年仅二十岁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三十五岁的叶麟祥做侧室。王老板离世后,叶麟祥继承了王家的家业,与王氏同归故里,赎回老宅。叶国标说“我小时候见过姨太婆,她一生没有生养,对我们小孩很亲。有一次山东某地一个马戏团来石步演出,听到乡音便泪流满面,要求太婆置办几桌酒席款待乡亲。”

    叶家大屋自1942年12月起到抗战胜利,一直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我党民运同志的堡垒户。1942年12月,郑天民、潘祥柏、吴济用等受党指派开辟该区,先后建立了慈西区办事处和慈西区委,时年二十三岁的郑天民担任了第一任区委书记。因为叶家大屋是区办副主任阮训恭的外婆家,所以钱忆群、钟林、李默君、田风、苏杨、项耿、杨照诚、方志奋、史佐群、蒋子农、朱敏等同志,经常以叶家大屋为落脚点开展工作。1945年3月,石步祠堂召开慈溪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宣布谢仁安为县长。叶国标说:“我当时才十三四岁,与民运同志混得很熟,有时候部队来,轩子间门口还架着机关枪。有一次,民运同志正在我家开会,日本鬼子突然进村了,我母亲帮助民运同志隐蔽在砻谷院的阁楼上,躲过了日本鬼子的扫荡。当时紧张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叶国标还告诉我,解放后曾长期担任嘉兴地委、市委主要领导职务的项耿同志是当年慈西区委的委员。项耿1985年来慈溪时,专门到法院找到他,询问他母亲的情况,并一再强调叶家大屋是红色堡垒户。本世纪初,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在陆家岙泗洲佛堂前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写,碑文后,当年在慈西做民运工作的郑天民等十五位同志的姓名赫然在目。

    □叶龙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