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拜托,别再说游客嬉水是“洗脚”了

    司马童

    虽然气温越来越高,杭州西湖景区内依然迎来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近日,在西湖白堤,许多游客脱掉了鞋袜,把脚伸进西湖湖水里,洗脚、泡脚或戏水,享受片刻的清凉。据观察,泡脚的游客中,年轻人居多。而看到有人在泡脚,许多人便也跟着学了起来。

    7月3日中国新闻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得天独厚的西湖景区,可谓是杭州之美的核心所在。关注西湖,当然更要从点点滴滴去爱护西湖。然而近些年来,似乎形成了一种“新闻洁癖”——每当盛夏来临,看到有游客脱了鞋袜坐在湖边嬉水,总有媒体迅即拍了照片,并煞有介事地数落起“西湖成了‘洗脚池’”。这样的“忧思”听得多了,我则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时下有些地方,老百姓悬赏万金请环保官员“下河游泳”,也不见得有人被“激将成功”,原因何在,你我都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游客之足在西湖划起的“快乐涟漪”,不啻为对西湖风景之美、环境之优、水质之好的无声赞誉。那么,对于游人们这样开心愉悦的“亲水”举动,动辄冠以“洗脚”之称,是否才是不解风情的“煞风景”措辞了呢?

    将西湖嬉水,马上引向“国民素质”的宏大话题,这也算是发酵舆情的一种常见套路了。不过,偌大西湖,要是担心她的美丽风景会被游人一“脚”弄脏,那才显得景色生态的脆弱不堪。我倒以为,夏游西湖,一些人表现出对西湖之水的“手足情深”,未尝不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游玩需求。所以,一味地希望把西湖当“样品”似的摸不得和碰不得,何来“人景和谐”,岂非“人景分裂”矣。

    事实上,对于游客“洗脚”的争议,西湖管理部门早就有了明确回应。4年前,《广州日报》援引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宣传部负责人的介绍说,西湖有9个入水口,7个出水口,从钱塘江引水,每30天整个西湖的湖水都会换一通,因此,游客们在湖边的亲水一乐,几乎谈不上会影响水质。而且,“西湖的水质好,大家都想亲近,作为景区管理方,我们其实很欣慰。”听罢此言,那些动辄直把西湖比作“洗脚池”的感叹,是不是也可变变观念、改改成见了?

    的确,西湖“洗脚”无关文明,只关安全。西湖管理者对保护水质有信心,如今在北山路边、湖滨一公园、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等湖边水浅的地方,已经先后设置了许多的亲水平台。所以,某些忧思西湖成了“洗脚池”的报道中,虽也提到了有工作人员在劝导游客,其实未必就是“阻止嬉水”的明证,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善意的安全提示。

    游客西湖“洗脚”,不必“道德过敏”。果能如此,相信游人们也更能听得进管理劝导,不再到处脱袜、“煞”了风景。进而言之,西湖拥有这样的管理自信和宽厚情怀,这对其他地方及景区,同样是种值得参考与借鉴的鲜活样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