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一会儿说头部血液循环不好,一会儿又说得疏通全身经络。北京80多岁的刘先生,在家门口的美容中心被店员反复“忽悠”,短短9个月竟花费上百万元购买所谓的保健服务。家人多次和美容中心交涉无果,于是将美容中心诉到了法院,要求退还服务费100万元。 7月4日《北京晨报》 老人听信店员的忽悠,痴迷于购买保健品,甚至与子女结怨的事挺多,但数额达百万且闹上法庭的倒不多见。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这种把戏,老年人就如被洗脑般沉迷其中?那些明知这玩意就是个大忽悠的店员,又何来“勇气”去说服老人呢? 这里,有必要提起一个经济学上的习语,叫“博傻定律”,也叫“最大笨蛋定律”。它说的是,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买走。没错,受害人刘先生就是店员相中的“笨蛋”之一。他高价买进保健品,让后者赚得盆满钵满。和刘先生一样,所有听信店员的忽悠,被各种套路坑了的受害者都是“笨蛋”——尽管,这是经济学上的说法。但话又说回来,仅仅他们是笨蛋吗,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就一定比他们聪明吗? 先说刘先生的家人,时隔9个月之后才知道老人被坑一事,不能说子女们傻,但显然算不得“耳聪目明”;再说,得手的店员和店老板,赚了钱拍拍屁股就开溜,聪明吗?被诉至法庭面临追偿,已经够说明问题了。还有,那些插科打诨的网友和众多围观者,谁能保证以后自己或家人不会被坑?最好先别在脸上贴上聪明的标签。 传销曾经在国内屡禁不绝,参与其中的不仅仅是些毫无经济知识的普通人,还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利,再获利。一瓶兰花油成本不过10元,可以传成1000元甚至10000元,兰花油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买下它的人就是期待自己后面还有更大的笨蛋。这样,一个笨蛋接着一个笨蛋,到最后,盈利的总是早期的笨蛋们。 但这事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受害人的奚落和对美容中心的道德挞伐上,是避重就轻。我们仍寄希望于,法院的判决能警示那些一心想赚大钱的人们,震慑那些为赚钱不择手段的经销商,也希望监管部门对这类夸张宣传和涉嫌欺诈的经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毕竟,我们都不愿成为人家利益拼盘里的那个笨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