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千多年前三门湾畔崛起中日海上航路

宁海航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架起中外交往的桥梁

宁海地方史学者童章回向记者介绍寿宁寺旁的纪念碑。
北宋宁海航帮周氏故居旧址。
旗门港是三门湾最早开发的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 记者 崔引 摄

    位于宁海东部的三门湾,是座天然的半封闭海湾,湾口面向东南,有水道与东海相连。千年前,三门湾一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民间对外交流频繁,远海航帮不断涌现。宁波的航海家们在汹涌的波涛中出生入死,见证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历程,也传递着东方古国文明的信息。

    近日,记者来到宁海,在宁海地方史学者童章回老先生的指引下,探寻这些千年前架起对外交流桥梁的民间航帮的故事。

    A 接送日僧往返,重续中日友好交往

    在宁海跃龙街道水车村,有一处名为“郑家花园”的地方,童章回说,这就是北宋时中日贸易中的商船掌舵郑仁德的故里。

    郑家花园,位于水车村后偏西山脚,依山面水,现有前后两栋民居,为水车村上园村民居住。据介绍,这两栋民居为明清建筑,地基材料、石阶等部分应该为宋代遗物。宋代,郑氏在水车村定居,元代时,葛氏和陈氏先后迁入,而现如今,村里主要是陈、葛二氏,一户姓郑的人家都没有了。

    童章回说,在《宋史·列传·日本》当中,详细叙述了郑仁德接送日僧奝然等朝宋往返事件。

    北宋初年,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私自到外国去。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奈良东大寺的僧人奝然,带着五六个徒弟,搭乘三门湾“船老大”陈仁爽、徐仁满的船来到中国,在宁海三门湾白峤港寿宁寺(距离水车村2公里)上岸,后在台州官员陪同下到京城。当年12月,奝然拜见宋太宗,进献了全面介绍日本国版图、建置、历史沿革及中日交往史等内容的史料及贡品。太宗很高兴,赐奝然法济大师名号。

    两年后,奝然返回白峤港寿宁寺,搭乘郑仁德的商船回日本。随船一起运去的,还有高1.6米的仿真身释迦佛雕像和《大藏经》等物。

    仿真身佛像请到日本后,供奉在京都清凉寺释迦殿内,受到众多日僧崇敬,日本的唐招提寺、西大寺、极乐寺、延命寺等纷纷仿刻。1954年维修佛像时,工匠发现佛像的腹内装有五颜六色的绢,并有台州女尼与居士绣制、工匠雕刻等记载。现在,佛像被奉为日本国宝。

    郑仁德的商船回国时,奝然派了弟子嘉因、乾祚等带着贡礼等一起搭船入宋,由宁海北上进京,向宋太宗致谢并进贡礼物。从此,中日两国恢复了友好交往,三门湾白峤成为日本向宋朝进贡的重要口岸,寿宁寺也成了日本使者往返的接待地。

    B 航帮世家中,曾有人娶了日本妻子

    除了郑仁德外,多次往返日本与三门湾之间,献文物和孔雀给日本天皇,还曾为日本僧人送书信的宁海东岙周氏航帮的事迹,更为传奇。这些内容,在日本方面的资料中也有记载。

    记者跟随童章回来到东岙村,东岙与台州三门接壤,属环三门湾的中心点。根据地方志和一些族谱记载,东岙人历来以渔业、航运为生,村外的观海桥,就是昔日海船的停泊处。

    村前就是三门湾的旗门港(古称岐门),旗门港可以说是三门湾最早开发的海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东岙人靠海吃海,到了北宋初期周文裔、周文德一代,崛起了远海航帮。

    童章回说,东岙村的家族宗谱已在动乱中毁损,很难找到周氏家族繁衍生息的详尽记载,但村内有一处周家的故居旧址,房子虽为清代建筑,但许多石结构还是宋代的。

    据记载,周文裔生于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娶村内陈氏为妻,他以远洋航运发迹后,再娶日本女子,生下儿子周良史。望子成龙的周文裔在周良史幼年时将他带回中国,希望在宁海入官学。但鉴于父母的身份,周良史无法入官学,只得子承父业,常年出没海上,多次率船队去日本,曾想以半个日本人的身份在日本谋求学籍地位,但遭拒绝。

    后来,周良史在宁海原籍娶了鄞县黄古林望族施氏为妻,结婚后不久,他率船队去日本,竟一去不复返。数年后,周文裔回到三门湾,家人才得知周良史已死于海难。而周良史的遗腹子周弁,由施氏抚养成人,于公元1061年考中进士,他也是宁海的首位进士。

    “正是因为周家出了宁海第一位进士周弁,而周弁的儿子中又有六人考中,被称为父子七进士,在周氏家谱和当地志书中留名,后世才能与日本方面资料互相印证,从而确定三门湾航帮周氏家族的有关记载。”童章回说。

    C “船老大”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信使”

    童章回告诉记者,周文德是周文裔的同宗,但由于古代家谱中多不列上代和后世没有功名的族人,或者因分居各系,周氏族谱材料中没有周文德的资料。

    不过,日本方面却记载得很清楚,周文德在公元990年、公元1015年都到过日本,1015年5月,他还向日本天皇献上孔雀等物,公元1026年,周文德的同辈周文裔从日本回国,该年,周文裔之子周良史的船队也到了日本。

    周文德长期往返于中日之间经商,还娶了日本人为妻。经商之余,他也成了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信使。

    据记载,公元986年,周文德、朱仁聪、杨仁绍等三门湾航帮的船停泊在日本九州的博多港内,日本高僧源信请他们把自己写的《往生要集》以及其他僧人的著作带到宋朝,也想借此机会向宋朝高僧交流和探讨。周文德的船队返回三门湾白峤后,就去了台州,将《往生要集》等送到了国清寺,后又转送到云黄山。

    两年后,周文德率船队到了日本博多,由于源信不在博多,他就在日本专门接待航帮的“鸿胪馆”给源信留下了约400字的书信,至今仍留有全文。

    《往生要集》等日本僧人的著作在中国流传,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后来,周文德、杨仁绍等三门湾航帮又多次在中国僧人和日本僧人之间传递书信和经教著作,为中日之间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关链接

    宁海和宁波还有多个航帮

    据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考证,公元837年后,日本方面废止了遣唐使,往返于中日双方航道的几乎全为民间航帮。到了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割据混战,江浙的吴越国相对稳定,因此在中国对外交通史上的北线航路,即经朝鲜半岛的海上航道,转为以南线航路,也就是江浙沿海航路为主流,宁波的海外交通也就迅速崛起。

    在唐末至北宋初的半个多世纪里,浙江东南部的三门湾一跃成为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三门湾一带的民间航帮船队,以白峤和旗门二处为基地,辐射明州和福州,成了中外交流的使者。日本方面资料也有记载,当时,三门湾航帮依靠三门湾特有的春秋季风和冷暖洋流,有的隔年往返,有的当年返回,所用的多是能乘载百人以内、两头尖而高的中小木帆船,三五成群,从三门湾出发,一周就能到达日本的值嘉岛和博多港,承受航运之利的日本方也在九州博多设有专门接待航帮的“鸿胪馆”,在靠近京都的敦贺也设有“松原客馆”。

    《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记载,自公元985年至1116年的130余年间,中日间通商的宋人有陈仁爽、徐仁满、郑仁德、朱仁聪、周文德、周世昌、杨仁绍、林庭干、周文裔、周良史、郑清等航船领队。

    杨古城说,据考察,除了宁海白峤、旗门的航帮以外,三门湾畔北边的宁海长街郑氏、水车陈氏、黄坛杨氏等大族,应该也是航帮世家。

    到了公元1017年到1116年的北宋晚期,往来于中日航路上的船主又有孙忠、杨宥、张仲、孙俊明、郑清等,他们可能是以甬江为基地的航帮,但对三门湾水道也同样轻车熟路。如公元1072年3月,七位朝拜天台山的日本僧人乘坐孙忠的船从日本而来,从三门湾登陆后又朝拜了五台山,返回日本时从明州离开,仍乘孙忠的船。

    到了南宋,日本佛教修习传播的重点以明州为中心,三门湾的佛教文化传递显现衰落倾向。据查考,在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三门湾的旗门东岙周氏分迁南北数支,远航日本的航帮解体,三门湾的中日航运交通历史至此落下帷幕。但三门湾航帮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却永远载入中日双方的史册。

    记者 王思勤 王满国 通讯员 袁信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