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警方服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方派送学生暑期安全大礼包(上篇)

警惕这两大杀手:溺水和交通意外

沈欣 绘
沈欣 绘

    学生们在经历了期末考试之后,终于熬过了紧张的“黑色六月”,迎来了轻松而漫长的暑假。然而,就在孩子们欣喜雀跃的同时,家长们却多了几分担忧——假期时间长,孩子没有学校的监管,自己又忙于工作,孩子的安全问题成了他们的一大心事。

    根据往年的警情分析,溺水和交通事故在以往暑期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那么,如何让孩子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预防意外风险呢?警方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暑期儿童意外事故发布警示,希望小朋友们能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交通安全篇】

    孩子天性好动,漫长的暑假,不可能“窝”在家里度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或随父母出行游玩是他们最开心的事,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意外事故,特别是交通意外也开始增多。据统计,去年,全省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因交通事故死亡79人,其中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40人,学龄前儿童死亡39人。如何防止意外发生,有效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是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

    横穿马路

    看清路况再行动

    去年7月1日傍晚,家住邱隘的张女士带着6岁大的儿子东东出门散步。沿着河边行走时,张女士遇到了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两人立即热乎地聊了起来。一旁无所事事的东东趁着张女士不注意,飞奔向马路对面,全然不顾此时正是红灯,结果被一辆飞驰而过的电动自行车刮倒在地,东东左脸被擦伤。事后,医生称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留下疤痕,张女士听完心痛不已。

    警方提醒: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一旦家长疏于照看,往往容易发生交通意外。因此,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一是教育孩子看红绿灯、走斑马线,养成孩子外出要看交通标志、标线的意识,教育孩子掌握标志、标线的导向、警告和禁令作用,熟悉标志、标线的图示区别。二是告诫孩子走路时,要留心观察路面情况。在过马路时要先左看再右看再左看,不能突然向前或退后,要确认没有车辆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车后玩耍危险多

    远离驾驶视觉盲区

    去年7月4日傍晚,家住潘火的涵涵妈妈带着他在小区里玩耍,妈妈一边带孩子一边玩手机。此时,司机王先生正坐在路对面不远处的车里等人。几分钟后,涵涵脱离妈妈身边,慢慢走到了王先生的轿车车后玩起了沙子。

    就在这时,司机王先生所等的人上了车,于是他启动汽车,而涵涵所玩耍的位置刚好处在王先生的视觉盲区,车子倒车时不慎压到了涵涵的脚。所幸孩子送到医院拍片检查后,医生说孩子没什么事情,只是脚上有点皮外伤。事后,王先生赔偿了孩子家长医药费。

    警方提醒:低龄儿童对危险的判断能力差,也没有自主能力,多数意外发生时,受害儿童没有注意到周围的车辆,而是蹲在地上甚至趴在地上玩耍,加上孩子本身身材矮小,不容易被发现。家长应避免年幼的孩子远离大人的视线,在外面时,应当做到严加看管,在平时生活中应当经常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情况是比较危险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儿童主动避免危险的能力。

    安全带是儿童生命的保障

    前段时间,宁波绕城高速奉化江大桥上,一辆原本开在中间车道的白色轿车方向跑偏,追尾撞上一辆蓝色大众轿车,蓝色轿车中一名6岁小女孩被当场甩出车外,造成腿部骨折,身体多处擦伤,白色轿车发生翻转四轮朝天,车上两名男子没有大碍。

    据民警了解,蓝色大众轿车上有两对母女,两个女孩坐在后排玩耍,当时车窗是开着的,而且孩子坐在车上根本就没有系安全带。事故发生时,一个女孩不幸被甩出车外,另一个卡在了车内,只受了点轻伤。

    警方提醒:小孩天性好动,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最好在车上安装儿童安全坐椅,对于年纪稍大点的孩子,乘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同时,小孩乘车时可能会到处乱摸乱动,行车途中一旦拉动车门把手打开车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行车前务必打开后门的儿童安全锁,最好再锁上车门,防止意外发生。

    别让共享单车

    成为孩子的“危险玩具”

    近来,共享单车非常流行,时值中小学暑假,道路上不时有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不久前,在下应街道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不满10岁的小男孩骑上了一辆ofo共享单车,由于明显身高不够,只能勉强骑行小黄车,在骑行过程中,与迎面而来的轿车相撞,所幸小男孩只受了皮外伤。

    警方提醒:家长平时要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绝对不要让不满12岁的孩子单独骑行。

    【溺水篇】

    暑假天热,孩子贪凉,游泳往往是解暑的不错选择,但溺水事故也因此时有发生。根据历年来学生溺水事故统计和分析发现,农村是溺水事故多发地区,而中小学生是溺水事故多发群体,节假日和暑假是溺水事故多发期,溺水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江河水库、水塘和拦河坝等地,孩子和家长都要时刻拉紧“安全弦”!

    不明水域危险多

    远离野游才安全

    小军和小星是同班同学,暑假期间,两个孩子相约去附近的小溪里玩耍游泳,顺便抓几条鱼来烧烤,等小军要与小星分享抓到鱼的喜悦时,却发现不远处有个人在挣扎,再仔细一看那人正是小星,他一直在水里挣扎,离岸边越来越远。看情况不妙,小军立马跑回家喊救兵,可等人过去时,小溪里已经没了孩子的踪影。

    警方提醒:很多溺水事故发生在废弃的池塘、村里的池塘、工地土坑以及溪河流域里。在没有设置安全保障的野外水域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私自到水边玩耍,是这些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一定要劝告孩子游泳需有家长陪伴,同时不能去河流、山溪、水库等地方,这些都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地,当地水况不明确、位置偏僻,孩子难以自救。

    看住孩子乃重中之重

    今年6月4日,一名2岁的小男孩在鄞州五乡钟家沙村一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中,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男孩不幸溺亡。前不久,市民刘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某游泳中心儿童戏水池内玩耍,没多久,她发现4岁的儿子不见了踪影。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找寻,最终发现孩子已经意外溺亡。监控显示:事发时,刘女士就站在距离孩子三四米远的地方。但当时她背对着孩子在玩手机,并未发现异常。孩子挣扎三分多钟后,慢慢沉入水底。

    警方提醒:家长带孩子去游泳时,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千万不要让小孩离开自己的视线,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照看。 孩子坐皮划艇漂流是大忌

    天气渐趋炎热,与玩水相关的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在夏天,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水上项目非漂流莫属了,但是好玩归好玩,也不能忽视了它潜在的危险。这不,外地就有一个未成年游客在漂流时不慎溺水身亡。

    据了解,当时,该家长带着7岁的孩子来景区玩漂流。事发时,男童随父母乘坐皮划艇漂流,由于水流湍急,再加上孩子乱动,致使皮划艇失去控制,翻落水中。

    警方提醒:别让孩童漂流,即使会游泳也不行,小孩好动的天性是漂流大忌。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黄一娇  邱琼  李绩  任榆帆  康巍巍  吴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