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栖霞坑村——

唐诗之路上的“桃花坑”

民宿栖霞山居一角。记者 鲁威 摄

    本报讯(记者 鲁威)  栖霞坑村位于溪口镇境内,是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原名桃花坑,是原新昌、余姚通往奉化、宁海的“唐诗之路”。狭窄古道密林遮道,群山环抱,峡谷幽长,卵石铺就,顺着一条小溪向西边的深山峡谷前行到栖霞坑。

    昨天,记者驱车从宁波出发,到达溪口后,经过董村,便来到栖霞坑村了。站在村口眺望远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溪口徐凫岩。有学者考证过,徐凫岩瀑布下的棲霞坑,就是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多次提及的“桃花坑”,清末才改名为栖霞坑。黄宗羲、全祖望及宁波郡守李濂等人也写过《桃花坑》等诗句。这些都说明棲霞坑村曾经是诗人们隐逸闲居之地。

    筠溪穿村而过,村子两岸分布着清—色晚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各类型建筑。村民告诉记者,目前村庄实际居住人口约200余人。村里以王姓为主。数百年前,王羲之的后代迁居于此,并建起了生活20代的家园。

    栖霞坑村民提供的王氏宗谱显示,王氏先出山东琅琊,自六朝始迁越州诸暨,而后迁明州奉化,再迁定海金塘,再返迁四明棲霞坑。这里的王氏就是王羲之。他是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至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棲霞坑村有三座石拱桥,村口的长寿桥,村中的长安桥,村尾的永济桥,都建于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年间。三座古桥犹如村庄的脉络,潺潺的溪水从桥下流过。

    长寿桥,长8米、高4米,由乱石垒成。石拱桥上有鹅卵石铺就的步阶。桥旁有一座凉亭叫长安庵,以前还是村里的小学。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曾在长安庵里念书识字。

    长安桥横亘在村中,长20米,宽17米,拱高5米,横跨于南培岭水之上。桥上建有小木屋,自古便是村民遮阳避雨的好地方。长安桥的北面有一座关帝庙,上有对联书云: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桥的另一侧有两株古香樟,沁人的清香盈满整个村落。

    村尾的永济桥,连接着一条千年古道。这便是栖霞坑古道,是宁波十大古道之一。

    走在棲霞古道,岩石的颜色红白相间,恍如桃花满地,这就是所谓的丹霞地貌。余姚与奉化接壤的地方,几乎都是这样的地貌。一路上,卵石铺就的古道,林荫遮道。

    随着游客增多,村里的配套旅游设施也开始完善起来。村里不仅开起了农家乐,如今还开起了民宿。“每年来走栖霞坑古道的游客非常多,除了宁波,还有上海、苏州等地的客人。给古村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村民就业的机会。”村书记告诉记者。

    栖霞坑村交通途径:

    1、宁波南站乘直达大巴车到奉化溪口镇,然后在汽车站乘坐25路公交车到栖霞坑村。

    2、自驾线路:沈海高速—宁波西枢纽—甬金高速公路—溪口西互通—鸡东线—棲霞坑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