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淌着的灵渠

    □徐子鸣

    “哗哗”的大雨中, 我们乘坐的飞机安全降落在桂林,到了宾馆又听了一夜的雨声。第二天早上去市区一看,不少地方的江水都漫上了堤岸,走到城南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看到山形酷似一头巨象的象鼻山,其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几乎快看不见了。于是我们调整旅行安排,先往北走,前往位于广西资源县梅溪镇的八角寨。

    有“丹霞之魂”称誉的八角寨,距桂林不到100公里,是崀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与湖南新宁县崀山镇相交接。那时去八角寨的游客还非常稀少,我们到梅溪镇雇了一辆机动三轮车,沿着弯曲不平的山路开到景区门口,守在门口的老人听说我们晚上还要住在里面,连门票钱也没收,挥挥手就放行了。我们气喘如牛般攀爬了1700多个台阶,终于登上海拔828米的主峰平台。放眼远眺,壮观而罕见的丹霞地貌一览无余,一个个“顶平、身陡、麓缓”又裸露着红色岩石的山包,犹如无数个红色的窝窝头,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整个景区,而在飘渺的云雾中,又仿佛是一群巨鲸在扑腾嬉戏,有人名之为“鲸鱼闹海”。山间的北面还有个奇绝惊险处,从绝壁伸展出一个长约50余米的翘角,在狭窄的顶端,竟造了一座小小的山神庙,通往小庙的路径仅宽一尺,前去烧香者须得手脚并用匍匐前往,由此也成了有名的一景,谓之“烧龙头香”。我站在险崖壁立、深谷如渊的山边,已是战战兢兢,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这“烧龙头香”之事还是免了吧!

    离开八角寨,我们原计划要去桂西北的龙胜侗寨,那里的鼓楼和风雨桥挺有名的。于是又乘来时就约好的机动三轮车返回梅溪镇,才下车,一阵冷风吹来,让人禁不住一抖索。听广播说,已有寒潮袭来,山区的公路可能会封道。我赶紧跑到镇上的服装摊,买了条棉毛裤穿上,而我们为了保险起见,只得又调整方向,乘中巴车径直往东去兴安县城。到兴安县自然是去看灵渠了!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凿成的古老运河,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合称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它的伟大之处就是古人以一套完整的水利系统,沟通了漓江和湘江,使得长江与珠江可以通航,并自秦代至民国的2000多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之间唯一的交通运输要道。1963年3月郭沫若先生到此参观后,挥毫留书:“二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灵渠全长34公里,分为南北两渠。其中南渠长33.15公里,大部分利用天然河道;北渠长度仅为4公里,却是连通漓江和湘江的航道。我们进入灵渠景区,漫步在绿树夹岸、小鸟啁啾的秦堤上。全长3公里多的秦堤是灵渠的主体工程之一,既能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又可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岸边有“三将军墓”“飞来石”“四贤祠”等景点。古朴苍凉的“三将军墓”,传说埋葬的只是开凿灵渠的三位工匠,其中两位因工程误期被杀,第三名工匠虽然按时完工,但不愿接受俸禄而自刎,后人把他们合葬于此。至明代三名工匠被封为镇国将军,这墓才叫做“三将军墓”。“四贤祠”是为开凿和维修灵渠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秦朝史禄、汉朝马援、唐朝李渤和鱼孟威而建,现在它成了灵渠历史陈列馆。细看那些悬挂着的图文,似乎使人回到了逝去的岁月: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平定中原之后的秦始皇,很快将目光投向北方的匈奴和岭南的百越。他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伐匈奴,又发兵50万大举进攻岭南百越之地,但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而久攻不下。于是秦始皇命御史监史禄寻找合适位置,开凿渠道,疏浚河流。史禄不负众望,带领众人用铧嘴、陡门、大小天平等各种方式,开挖出一条灵巧的运河,故名之为灵渠。建成后的灵渠“通三江,贯五岭”,使南北水路交通大为便利,秦军有了足够的粮饷补给,当年即统一了岭南,并建立了桂林、南海和象等三郡。此后又通过灵渠,由中原往岭南大量移民,加速了民族大融合和岭南经济的开发,距此仅50多公里的桂林因而也成了“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岭南重镇。

    临近兴安县城的东门,有座石桥横跨灵渠,为唐代李渤所建。据说它距离当时的首都长安约有一万里路,故称为“万里桥”。桥为青石拱砌,上有一朱柱翘角的凉亭,里面依桥栏设有长椅,可供人们到此歇息远眺。这座桥的传说很多,其中最为有趣的是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到桥上吃了兴安汤圆后赞叹不已,当晚竟住宿于桥上。后人据此传说拟了个上联:万里桥,桥万里,桥上汤,桥下水,水水汤汤,汤汤水水。至今还没人对出过下联呢!步入县城,其整洁和清幽的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灵渠从湘江分出的江水,沿南渠穿过县城,街道以如河似渠的水流为中心,边上树木葱茏,绿草茵茵,两岸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和店铺,形成了一长段相当繁华的水街。一座座跨渠而过的拱形廊桥上,老人三三两两清坐闲谈,不时有提桶端盆的妇女在清澈的渠水中洗洗刷刷……我不清楚是先有灵渠还是先有兴安,在今天看来,这座县城至少是与两千多年的古运河相依相存的,有一股灵气和韵味回旋其间,挥之不去。随着近现代陆路交通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灵渠已稍显落寞,但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它依然发出熠熠光彩。诚如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在《赞灵渠》中所言:“春来两岸看桃花,秋老扁舟迎柳絮。二千年前建筑者,功在人民不下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