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卿忽发少年狂

毛叶铁线莲

    橙红的夕阳一寸一寸在下沉,即将没入连绵的远山。那景色多美啊,可我们一个个脚步匆匆,汗流浃背,沿着坡度相当陡的防火道奋力往上爬。平坦的山顶似乎已近在眼前,却又像是怎么也到不了,心里好急好急。

    说来好笑,我们如此辛苦地跟夕阳“赛跑”,竟是为了找一种大家从未在野外见过的美丽野花——毛叶铁线莲。张海华

    突发奇想傍晚上山

    说来惭愧,上山之前,我是并不熟悉毛叶铁线莲的,只隐约记得在《浙江野花300种精选图谱》一书上见到过。

    这次寻花的机会来得非常偶然。

    5月17日下午,浙江省林业厅派出的负责镇海棘螈保护的一个小组从杭州来到宁波,组员大都是我熟悉的从事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摄影的朋友,因此我闻讯赶去跟他们会合。傍晚,在北仑乡下的农家乐吃饭。快吃完的时候,摄友小黑突然说,他的一个搞植物研究的朋友告诉他,这附近的山上有毛叶铁线莲,花很大很漂亮。他还说,自家种的“毛叶铁”已经绽放了,想必野生的也该开了。

    我问小黑,这个“毛叶铁”是不是就是大花威灵仙,又名大花铁线莲的?(前两年,我曾和邬坤乾老师到奉化的横坑水库找过这种花,可惜未曾发现。后来翻图鉴,看到它的花朵硕大而雪白,中央有深紫色花蕊,非常奇特,故印象很深)小黑说,不是的,是不同种。说着,他拿出手机给我看家里种的“毛叶铁”的照片,果然花是淡紫色的。

    根据小黑所说的“毛叶铁”分布点,我们试着用手机导航了一下,发现开车过去只要20分钟左右。当然,据说到那里停车后还要爬约20分钟的山。

    当时还不到下午5点半。我突然大声提议:现在太阳下山晚,要不我们干脆马上上山去拍花吧!一桌子的朋友一愣,随即都说好。于是匆匆扒拉了几口饭,立即驱车出发。锤锤车开得飞快,不久就到了半山腰,然后就没有公路了。随即步行上山,一开始还走错了路。马上折回,一路小跑。我想,上山只要20分钟,不远!

    一起去的朋友中,除了我是40多岁的“70后”大叔,其余都是“85后”乃至“90后”的小伙子。看来,为了拍美丽的野花,我也算是“忽发少年狂”了。还好,由于长期在野外博物旅行,我完全不会掉队。

    走过平缓的茶叶地,眼前一条碎石满地的防火道蜿蜒通往遥远的山顶,坡度不小。当时大家心里都犯嘀咕了:不会吧,到山顶还这么远啊?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越往上,路越陡,有时前面的人脚下一滑,还会踹下几块小石头来。

    向西,群山起伏落日圆;向东,东海浩渺波澜阔。然而,谁都无心多停留,好好拍摄这壮美的风景。汗水浸透单薄的衬衣,口渴了,就摘几颗蓬蘽(音同“蕾”)或山莓,酸甜可口,令人精神倍增。

    用时近40分钟,终于快到山顶了。我用自己的多功能手表一测,海拔近600米。山风忽来,不禁打了个寒噤。那时昼夜温差很大,山顶的气温最多20℃左右。我们都赶紧裹紧了衬衣。

    “啊!”走在最前面的小黑忽然一声大喊。我心中一喜,看来他已经找到“毛叶铁”了。谁知他紧接着又喊了一句:“没开花!都是花苞!”

    我冲过去一看,真的,毛茸茸好大的浅绿色花苞,很像一支笔头朝上竖着的粗大毛笔。我对小黑说,野生植物通常比家养的要晚开花,更何况这里的还生长在高山上,因此目前还只是花苞也是很正常的。

    此时已然是18点35分,夕阳刚刚完全没入地平线,西边的天空一片通红。我有点失落,但并不难过。

    清晨再访“毛叶铁”

    回家后翻《浙江野花300种精选图谱》,得知“毛叶铁”的花期主要在6月。此时注意到,这本书的封面大图,原来就是盛开的“毛叶铁”花朵特写。

    10天后,估摸着花应该开了。那天清晨5点多起床,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半山腰。阳光清澈,山风徐来,独自一人缓步上山。棕头鸦雀、大山雀、领雀嘴鹎、红嘴蓝鹊等鸟儿载飞载鸣,一路相伴。但心底还是有一丝忐忑:万一花还是没有开怎么办?

    将登顶,转身四顾,乃见远方群山,大半藏身云中,而大海已然隐入晨雾。及至山巅则豁然开朗,大树皆无,唯见芒草成片,似芦苇茫茫,随风拂动。云雾翻腾之中,太阳喷薄而出,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在山脊线上若隐若现。

    目光往山路两边一扫,顿时大喜:一朵硕大的紫色花儿不正于草丛中傲然绽放吗?急急踏入半人多高的芒草,手臂差点被锋利的叶缘割破。然而也顾不得了,先用近摄功能强大的广角定焦镜头拍了几张,把花与周边生长环境都拍在里面。后又用鱼眼镜头拍,把花儿与天空、群山都囊括在同一个画面中。附近走走,又找到好几朵,最大的直径有十几厘米,但都属于零星开放,尚未进入盛花期。

    仔细欣赏花儿,发现她们通常具有五到六枚花瓣——哦不,错了,准确地说,那是萼片,但真的很像花瓣——发现萼片的紫色中明显透着蓝调,而且每一枚萼片的先端都有一个小尖头。最中央的花药为紫红色,如火炬上颤动的火焰。

    “毛叶铁”属于多年生的攀缘木质藤本。这里的植株大都缠绕在芒草上——通常是去年生长的现已枯黄的茎秆上,其顶端有一朵花仰天盛开。紧挨在花旁边的,一般还有一到两个花苞。仔细看叶子,发现其背面密布浅色柔毛,故名“毛叶铁线莲”。

    “毛叶铁”是浙江的特有种。书上说,其模式标本就采自宁波。宁波是其主产地,相邻的天台也有。近150多年来,铁线莲都是园艺界的宠儿,在欧洲尤其受到欢迎。专业人士将来自野外的铁线莲引种杂交,培育出了大量花色缤纷的园艺品种,而毛叶铁线莲正是少数几种著名的亲本之一。

    无用而美好

    正拍着,忽见半山腰有人撑了把伞,正沿着防火道慢慢往上爬。

    “等等我,等等我!”下面那人高声喊道,是个女的。我一张望,没见到人,心想不可能是在喊我吧,于是没理她,继续拍照。不久,她也到了山顶,问:“你在干吗?我刚才大声叫你呢!”我笑了:“不好意思,我以为你在喊你的同伴呢!没想到你是一个人上山。”

    “我老远看过来,还以为你是我们驴友群的群主呢,所以喊你等等我,我一个人爬山太孤单了。”她看了我一眼,又说,“你在拍什么呀?”

    “拍一种野花,叫毛叶铁线莲,很漂亮的。”

    “哦,铁雪莲,我们这里也有雪莲花?!”她吃惊地说。

    “铁线莲,线条的‘线’,不是‘雪’!”我哭笑不得。

    “哦,好的。”她也笑了。

    “你一个年轻女子独自爬这么荒凉的山,不怕?”我有点好奇。她得意地笑了:“怕啥?我经常一个人爬山的,一年起码爬十几次。”这女子颇为健谈,自述是湖南长沙人,初中毕业,后嫁到了宁波。她说每逢工作、生活不开心的时候,常在大清早独自登山,只要到山顶无人之处,大喊大叫几声,那些让人不开心的东西就被释放了!还顺便数落她老公是个宅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来不会陪她爬山。

    这下轮到我吃惊了,由衷赞扬道:“哇,你这是无师自通的‘自然疗法’,挺了不起啊!”

    “啥了不起呀,做人开心就好!”她笑了,又问:“你拍这‘铁雪莲’有啥用啊?”

    “铁线莲!不是雪莲!”我又好气又好笑,“我大清早从宁波市区开车来的,就为拍这个花。不过也没啥用,做人开心就好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