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钟:

用钢笔在城市漫步

人 物

张钟速写作品
早春三月,淫雨霏霏,余姚原铁路货运站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宁波至余姚城际铁路正在施工建设。张钟来到现场踏勘,爬上了南边一栋楼的楼顶,眺望正在建设的城际铁路引线工程,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三幅建设场景的速写……如今,宁波至余姚的城际铁路已经开通,张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了家乡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进步。陈峰

    名片:

    张钟,宁波余姚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7月,水墨人物画《农机队长》入选“红色经典”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13年12月,一组五幅插图《在浙大写生》入选浙江省多画种美术作品展 ;2014年8月,速写《泵站建设工地》入选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想•美丽浙江”速写作品展;2014年12月,一组六幅速写与水墨人物画《从头越——治水强基在余姚》入选“江南水韵·画说五水共治——2014浙江美术家大型采风作品展”;2000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钟速写集》;2015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景中情——张钟风景速写》。

    一名高级工程师的绘画梦

    今年4月,宁波市图书馆一楼展厅举办了《江河“甬”念——张钟速写展》,展出了张钟自1976年至今的宁波乡土题材速写共41幅。今年 57岁的张钟,是一名业余画家,现任宁波舜阳电测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职称是高级工程师。

    画画的种子早在初中就埋下了。那时,张钟报了绘画兴趣班,直到1976年高中时的一次暑期培训班的学习,种子才开始生根发芽。回想那年夏天,老师在阶梯教室里挥汗授课,同学们手里拿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油印美术资料,了解世界美术流派及名家名画的简介,学习绘画各类形式及基本技巧,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晚上也在各个教室里练习、临摹和交流。张钟说,“当时我没有书,只能借阅,所以我临摹了哈定编著的《怎样画人像》中的十五幅喜怒哀乐各种人物的面部表情,并装订成册,至今这册子仍是我人物画创作时的参考资料。”翌年,张钟参加高考,与浙江美院失之交臂,随后进入了余姚无线电厂,从事产品研发等工作,命运似乎没能让张钟走上一条美术创作的道路,但绘画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必然会抽枝开花。

    1994年,张钟创办了宁波舜阳电测仪器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电测量技术与绘画艺术,原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张钟却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画画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休息。当自己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时,人似乎变得超然,不计较日常生活的种种烦恼事,专注于绘画作品的内涵。”张钟早已习惯将思维频繁地在具象与抽象间来回切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前者是事业,维持生产经营;后者是生活,提高艺术素养。”

    别人眼中枯燥孤独的出差旅途,在张钟看来,无疑是速写创作的最佳时机。途中,发现有好的人物肖像,摊开速写本,手握钢笔,及时记录。有时候张钟顾不上吃饭,随便吃点干粮,抓紧记录能入景的点滴画面。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生活历练,通过不断地速写,既锻炼了笔法,又提升了张钟捕捉信息的能力。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入选省美展,还先后在宁波及余姚办画展;2015年,他加入了省美术家协会。

    用钢笔记录家乡变迁

    故乡对许多艺术家而言,是精神上的皈依之地,是创作的摇篮,张钟也不例外。喝姚江水长大的张钟,笔端从未离开过家乡。翻阅《张钟速写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作品描绘的都是家乡风物,姚城的水乡风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不少赏画者泛起了儿时记忆,为之深受触动。包括《余姚博物馆》《第六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开馆仪式》《小路下村的葡萄园》《泗门镇的企业》《城东·余姚人民医院新址》等一系列表现家乡发展变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历史的记录。大量现已不复存在的场景,如当年酱园街的街景、后街楼适夷故居等等,被张钟默默不间断地记录着。张钟说:“余姚是文献名邦,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用我的笔留下更多记录,展示家乡的秀美山川和文化底蕴,实乃一大幸事。”

    2014年,余姚着手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山镇文化站长赵顺峰找到张钟,请他用写实的方法,把历史名镇临山镇已经消失的景点用画笔复原出来,创作绘画本《临山庵庙文化》。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张钟多次专程赴临山,与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坐下攀谈,询问村民昔日寺院情景,详细了解当年的庵庙方位、朝向和布局等细节,在心中形成大概。创作历史遗址的绘本,难度可想而知,张钟自觉前期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张钟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无从下笔,又开始重新阅读介绍临山的各种书籍,考察余姚多地庙宇,埋首于各种资料中探颐索隐。为此,他缩减了陪伴父母、外出锻炼的时间,最后连浇花、浇树的时间也省了下来。一位余姚籍八十多岁的上海退休工人回乡探亲,张钟获知消息后上门拜访,与老人反复认证,画面感渐渐浮现了出来。随着作画的深入,张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构起桥梁,在建筑总体布局的确定上找到了转折点。张钟说,“我先画平面图,再画立体草图,然后加以透视正确的引线描绘,此后才实施钢笔描写。”就这样,一幢幢建筑在纸上“拔地而起”,如一枚枚翩跹的蝴蝶。为渲染画面,添加了树林、环境物品及云雾,显得自然而恰到好处。

    此后,为了创作昔日位于临山十字街口的正中茶庵,张钟又花了十天查找资料、参考照片,收集了30多本书籍,还调出多年前的人物速写稿与场景稿,最终为《临山庵庙文化》创作了38幅作品。

    情感在速写中凝固

    速写是绘画艺术中最基础的写生技法,也是记录生活最简捷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以最简练的线条、最快的速度来描绘对象的特征,体现出绘画者的创作特色。张钟的速写,多用钢笔,优势是绘画工具携带方便,劣势是作品中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少。经过多年的努力,张钟有了自己的创作特色,直线方正有力,曲线柔美飘逸,疏可走马,浓时密不透风。2011年,经美院工艺系季阳教授介绍,他拜师于吴宪中教授门下,吴教授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生导师、教授,是“新浙派人物画”的第二代中坚人物。

    “张钟是一个画痴,4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艺术创作,作品不仅在业余作者里是出类拔萃的,即使在专业作者堆里也是毫不逊色的。”这是吴教授对张钟的肯定。

    吴教授还总结了张钟钢笔风景画的特点。第一是真情。张钟笔下无论是古民居、名人纪念馆还是普通的街景,作画时都饱含着热情,用轻松又细腻的笔调还原出自然的美。第二是真实。张钟画的风景,十分真实地再现了各地不同的风貌特征,从而避免了概念化的毛病。第三是熟练的艺术语言。张钟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熟练掌握了钢笔的艺术语言特点,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房屋的结实,树叶的茂繁与蓬松,树干的老辣与枯涩,使作品有了音乐般的节奏感。第四是概括与处理。张钟的画主题鲜明,从纷杂的自然中挑选出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来表现,主要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渲染,次要的东西三笔两笔带过,画面有枯有紧,有疏有密,充分发挥了钢笔画的艺术表现力。

    张钟的作品中,除了反映家乡的变化,还善于捕捉和描绘劳动者朴实生动的生活细节,作品里经常出现普通农民、劳动模范、高温天辛勤劳作的护绿工人、建筑工人,以及特大洪水来袭、众志成城的抗灾军民等人物。在张钟眼中,这些劳动者普通而热爱生活,是各行业的无名英雄。

    四十年的时光,凝固在一幅幅速写之中,通过一幅幅作品,让人看到了蕴藏在张钟心底对家乡的情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