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身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残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

盲人骆绍伦的十年义工之路

    这两天,象山的盲人义工骆绍伦特别高兴,他所带的第三批残障学生出师了。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骆绍伦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悉心辅导。在他眼里,只要孩子们能自食其力,自己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叔叔,我能像你一样养活自己吗?”“我想把自己的经历说给残障孩子们听,希望他们也像自己一样,通过自身努力和坚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说起参与公益活动的起初,骆绍伦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33岁的骆绍伦是象山人,从小患有遗传性眼疾,视力仅有0.04。1998年,宁波市残联举办了首批盲人推拿技术培训班。骆绍伦报了名,半年培训期间,他刻苦学艺,之后,便成为了一名盲人推拿师。

    骆绍伦说,成为盲人推拿师那年自己21岁,自食其力已经不是问题。但他心里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帮助残障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2008年,象山县成立了“阳光家园”公益机构,收留的都是残障儿童。从此,骆绍伦就成了那里的固定义工。利用推拿店上午的空闲时间,他经常去看望孩子们,陪他们做游戏。慢慢地,骆绍伦发现,孩子们渴望学习知识的愿望远远大于玩游戏的兴趣。

    “叔叔,我能像你一样养活自己吗?”每次听到残障孩子这样的问话,骆绍伦的心灵都被深深触动。此后的十多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特别是关注残障儿童便成为骆绍伦生活的重要部分。

    “残障孩子接受培训的机会太少了”2011年下半年,象山县培智学校成立之后,开设了社会实践兴趣班,骆绍伦担任了社团活动的课外辅导员。辅导员没有任何报酬,但骆绍伦毫不在意。之后,骆绍伦选了四名残障学生,成为了自己的第一期学员,辅导时间是两年。

    “不是残障孩子们学不了,而是给他们的学习机会太少了。”骆绍伦感慨,与正常孩子相比,残障孩子接受培训的机会太少了,这一点他深有体会。

    尽管用心在教,但骆绍伦感到最难的还是残障孩子的定性不足,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除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持久力之外,骆绍伦还让学习优秀的孩子当小组长,鼓励孩子指导孩子,增强自我管理的自信心及能力。过去的六年时间里,骆绍伦共带了三期12名残障孩子,都已顺利完成了足疗学习,这让骆绍伦信心倍增。

    “六年的课外辅导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骆老师没有迟到过一次。”在培智学校励校长眼里,骆绍伦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六年来,他从没间断过一次辅导课。骆绍伦的工作地点距离学校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每次都是挤公交车早早来到学校。

    励校长说,除了给孩子们上专业课,骆老师还会讲一些趣味故事。孩子们只要几天看不到他,就会想他。一旦骆老师到了学校,孩子们就会热情地倒茶、搬凳子,就像久违的好朋友来了一样。

    “我会坚持做一辈子的义工”

    说起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公益之路,骆绍伦坦言,社会对于残障孩子的关心,常常会停留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但对于生活在封闭空间的残障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持久的社会关爱,义工的工作性质就是如此。

    十年来,坚持公益的骆绍伦获得了不少荣誉。2016年他被评为“‘十二五’残疾人自强之星”,还当选为“象山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2011-2016年优秀义工”;2017年,他还荣获了“第三届象山慈善奖志愿者服务奖称号”等。面对这些荣誉,骆绍伦非常谦逊地说,2011年首次被评为象山县优秀志愿者之后,走好公益之路的劲头就更足了。

    “只要我还能服务残障人群,我就会坚持做一辈子的义工。”骆绍伦表示,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健全人更好地接纳残障人群,也让残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强自立。记者  孔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