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忆同学情

    □汪爱平

    小学同学会后,继而又参加了中学师生联谊会。组织者是位颇有组织能力的老帅哥,他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上公安网查阅,硬是找到了当年“小升初”三个班合并成两个班的80几位同学。

    说来真奇妙,分别近50年的65位师生,见面瞬间情绪都很高涨,有热烈拥抱,有击手拍掌,有大呼其名,有含蓄微笑……无论从外地赶来,还是本地,近半个世纪的疏远感很快消失。

    时隔近50年,当我站到班主任面前深情地喊 “郑老师”时,声音顿时哽咽,眼睛湿润。“我妹妹要我代问好!”您妹妹?老师报出了她妹妹的名字,我恍然大悟,姐妹俩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原来她妹妹曾是20多年前我们同系统工作的一位领导。

    说来真奇妙,分别了近50年,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都荣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曾见面过也好,偶有信息也好,时有联系也好,见面时能叫出名字的比例占多数。深深感受网络发展带来的好处,前一阵子同学间早在网上相见预热了。

    两个多月前组织者开通了微信群,同学们很快熟悉,一个个名字如蓝精灵般在眼前跳跃。我这个人记忆力实在不好,对生疏的名字努力地想啊想,想不起来咨询常有来往的同学。一天,群里一位女同学发上一张在 “国营宁波人民照相馆”拍摄的九个姑娘集体照,照片上的姑娘几乎穿着清一色当时流行的格子衬衣,梳着两条辫子或短发,落款是“支边留念”,是中间两位女同学当年要去内蒙古支边前的一张合影照,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就是我。九个女同学什么场合下凑在一起去拍照,我实在想不起来了,同学会上合影中的一位女同学告诉我,当年是在她家吃好中饭后去拍照的,掐指一算,我们那时才17岁,正值花季少女。

    说来真奇妙,分别近50年,岁月带走了人的容颜,带走了人的青春年华,带走了平淡琐碎的日子,却带不走儿时的性格特征,带不走同学间真挚的友谊。

    与几位同学站着热聊,好像后面有个人,一回头,看到了一张十分熟悉依稀有着当年少女般腼腆秀气的脸,一时竟叫不出她的名字。但我十分清楚地对她说,当年同学们络绎不绝地分配了工作,剩下不多的几个因为父母历史问题的原因迟迟没有工作,同病相怜的我们每天去校园游荡,缠着老师要求尽快分配工作。记忆中她文静少言,开口也是轻声细语。如今见她,一如当年,白皙的脸上依然带有几分羞涩,还是不轻易发声。

    师生联谊会是短暂的,然而师生、同学间的友情久久弥漫。

    具有活力的孙老师,在师生联谊会现场始终拿着iPad跟踪拍摄,结束后立马制作了“小年糕有声影集”,发至群里。当天没有时间参加师生联谊会的一位同学,声称要设宴邀请恩师和同窗好友。一位特地从香港赶来参加师生联谊会的女同学,返港时留言:“各位老同学:匆匆一聚,意犹未尽,带来的欢乐如补药,已注入我的心脏,许多想畅叙的同窗,未能如愿……”一位男同学说:“我没什么朋友,同学就是我的朋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