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在航济亭遗址寻访。 |
 |
市民走过广济桥。 |
一名90后,两名80后,两名70后,两个月来,《宁波晚报》五名女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队,走遍宁波及周边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整组报道沿着物品输出、技艺传播、文化交流、贸易交流、代表人物、异地交流、活动回顾、采访手记的路径有条不紊地进行……8个类别,30余篇稿件,记录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宁波故事。回眸过去,是满满的激情,满满的收获。 A 策划先行,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今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到,宁波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古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宁波都有哪些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华的历史印迹?如今的宁波人又怎样在这些印迹上续写着辉煌?我们心潮澎湃,产生了寻访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的想法。 很快,我们在位于中山公园的张苍水故居举行了寻访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策划会。我们取得了市社科联和市文化协会的支持,陈利权、邬向东、张如安、杨古城、戴松岳、王介堂等多位宁波文化学者、文物专家和我们一起头脑风暴、策划活动、梳理线索。 这次策划会,我们抱着报道一出生就要风华正茂的想法,不仅文字记者参加,而且编辑和摄影记者也参加。从一开始,采、编就同时介入,增强了策划的可操作性。 策划会举行后第二天,我们就深入一线,寻遗迹、访专家、查古籍,寻找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精彩宁波故事。 由于一带一路上的宁波元素众多,如果发稿采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方式,脉络就会显得很凌乱,如按区域发稿,又难免内容雷同。于是,我们在这组报道中采取了分区域采访、分类别报道的模式。整组报道沿着物品输出、技艺传播、文化交流、贸易交流、代表人物、异地交流、活动回顾、采访手记的路径进行。在每个部分,又有二级分类,比如,在贸易交流部分又分为官方贸易、民间贸易、走私贸易等三类,依次发稿。 经过充分准备,6月1日,《宁波晚报》推出了寻访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首篇报道——《发掘古丝绸之路上的宁波故事》,随后,《越窑青瓷曾沿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惊艳世界》《宁波工匠用梅园石雕刻的石狮子已成日本国宝级文物》《660年前奉化人林净因将馒头传入日本》《一千年前宁波草席已经名扬海外》等稿件依次刊出。 B 视角新颖,传承与创新兼顾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很多历史印迹之前已经被报道过了,因此,我们在报道时,力求老题材找到新亮点,新题材找到好角度。 阿育王寺、天童寺、保国寺这些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寺院,过去报道很多。我们这次对它们的报道可谓煞费苦心,翻阅了众多资料,采访时也一直在寻找新内容,最终都找到了新亮点。 那天,我和顾嘉懿在阿育王寺采访时,有幸瞻仰到了阿育王寺的镇寺之宝——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塔。当我们得知,这座神奇的舍利塔,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又由我国传至东瀛的历史见证,也是上千年来阿育王寺香火旺盛、东瀛僧人频频前来学法的主要原因。于是,我们决定专写舍利塔。我们不仅采访了寺院方,还采访了宁波的两位权威学者,得出这个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塔有可能将宁波海丝起始年代推前两个世纪的结论,此独家观点稿件一出,获得多方赞扬。 在天童寺采访时,我和王思勤从《天童寺志》得知,宋、元、明时期,32批日僧到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创立临济宗、曹洞宗的日僧荣西、道元,都是从天童寺归国后开山立派的。我们决定只写天童寺的佛教交流,得出了“僧侣的迎来送往铸就了天童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的独家观点。 对于过去媒体鲜有报道的内容,我们则寻找最佳角度报道。舟山在以前归明州(宁波)管辖,我们也将舟山的海上丝绸之路印迹列为报道对象,采用了同一主题多篇稿件同一天发出的方式,共发出稿件两组六篇,很有气势。 在5月份的专家策划会上,我们听到好几位专家提到了舟山的双屿港,说在近500年前,这里商船云集,形成世界上最早的自由贸易港,成为私船泊聚交易的宝地。我们特意赶在当地举行关于双屿港的学术会议期间前往采访,采访到了多位双屿港历史研究专家,挖掘了很多媒体以前从未报道过的素材,我和孙美星、陈也喆一起采写出了《六横岛上的双屿港曾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贸易港》《双屿港的遗址具体在哪里?》《双屿港真的像平托笔下那么繁华?》等一组三篇稿件,获得了宁波、舟山专家学者的赞扬。 还有一些独家报道,是热心读者看到我们的报道后提供了线索,我们去采写的。宁波市林业局退休职工林大盛在看到“寻访一带一路上的宁波活化石”系列报道后,前来报料:日本有一种“宁波金柑”,因一次意外事件从宁波传到日本去的。顾嘉懿随之采访,写出了《191年前的一次海难,让一种水果从宁波“漂”到日本》这篇独家报道。 C 古今贯通,历史与现实交融 在报道的时候,我们力求历史与现实交融,既写过去,也写现在。 我和孙美星在写越窑青瓷的稿件时,我们采访了越窑青瓷窑址旁边两个越窑青瓷工作室的主人,写他们如何传承越窑青瓷技艺和将作品远销海外的故事,还在标题中用了“如今,熄灭了800年的窑火再度燃起,西雅图常务副市长说: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美丽的器皿。” 王思勤在写梅园石时,专门写了宁波把梅园石的石雕作品屡次赠送给国外友好城市的情况:将两对梅园石雕刻的“文臣武将”石像分别赠送给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和德国海德堡市,将一对梅园石云纹雕花抱鼓送给日本长冈京市…… 我和孙美星在写旅日华侨吴锦堂时,写了他捐建的锦堂学校如今成了锦堂职高,还写了我们在学校遇到的几位汽车销售专业的学生践行吴锦堂实业兴国理念的故事。 古今贯通的另一表现,还在于每一篇稿件,我们都有新闻延伸部分,这部分多是来写现在的情况。 在写普陀山的海外贸易时,我们在新闻延伸部分写了宁波舟山港的现状: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已与法国马赛港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关系。 在写妈祖文化时,我们写了目前妈祖文化传播情况,还写了每年宁波象山开渔节的固定流程之一就是妈祖巡安活动。 古今贯通还表现在我们既尊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将历史人物放在其所处的时代看,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将历史人物放在当下的价值取向中看。 正因为如此,在代表人物部分,我们按人物出生日期,刊出徐福、崔溥、王阳明、朱舜水、王治本、吴锦堂、戈鲲化七位代表人物,放弃了读者提供的人物中的两位,因为他们虽然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有贡献,但他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既非来做生意,也非来搞友好外交,是以侵略者的身份出现,和一带一路宗旨不相符。 两个月时间,我们行走在宁波及周边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我们听两鬓斑白的老奶奶讲故事,听儒雅的文化学者讲历史,拿着一本本书找资料,我们在空旷的古窑址、废弃的采石场、寂静的古码头,隔着时空与古人对话……我们深刻地感知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感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千百年来始终如一的勤劳和智慧。 记者 杨静雅/文 崔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