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文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乾隆御赐珍宝“回家”了

天一阁成功征得铜版画《平定两金川得胜图》

铜版画《平定两金川得胜画》。 周建平 摄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一《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古今图书集成》

    天一阁曾得乾隆皇帝御赐三件珍宝:《古今图书集成》《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和《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前两者一直庋藏阁中,而《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不幸于咸丰年间流失,不知所踪,成为天一阁收藏史上的一大憾事。昨日,记者获悉,天一阁博物馆已成功征得全套完整的铜版画《平定两金川得胜图》。流散于民间长达160余年的明珠重还,弥补了旧藏散佚的遗憾,使得两部图重新双双藏于阁中,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古阁呈书 乾隆赐宝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皇帝诏修《四库全书》,向民间征书,并特别指出浙江范氏天一阁“从明代到圣朝,累世弆藏,克守祖业,无灾无难”,为征书的重点。为推动这场规模空前的古籍整理工作顺利进行,天一阁范氏族长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传统,奉诏打开了古阁大门,从书架上小心捧下了一本本祖先范钦集毕生精力尽心搜求的珍本佳椠。此次征书,天一阁共进呈各类善本古籍638种,被《四库丛书总目》著录有473种,为天下藏书者第一。在四库总目上,凡注有“浙江范懋柱天一阁藏本”者,皆为天一阁进呈的珍本。

    天一阁对于《四库全书》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皇帝听说天一阁两百年来未曾遭受火灾,也无倾颓衰败,其建筑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再次下诏要求四库七阁模仿天一阁的建筑形制,以垂久远。在皇帝的要求下,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四库七阁,包括北四阁(故宫之文渊阁、沈阳之文溯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之文津阁)和南三阁(扬州之文汇阁、镇江之文宗阁、杭州之文澜阁)都按照天一阁建筑形制施工。四库七阁流淌着天一阁的血液,天一阁赋予了皇家藏书楼以神韵。

    乾隆皇帝念念不忘天一阁在他推行文化工程最艰难时刻给予的支持。为了表达他的感谢,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夏天,皇帝御赐内府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予天一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皇帝又先后两次把反映他十全战功的铜版画十六幅《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和十六幅《平定两金川得胜图》,赐给天一阁。

    铜版战图 纪事叙功

    清代自乾隆朝开始,凡重大的军事活动,都雕印铜版画战图以纪事叙功。《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共十六幅,为清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1778-1782)内府印制的铜版画。所绘为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政府两次出兵平定四川西部大小金川苗族叛乱的战绩。此图先由供奉内廷的苏州画家徐扬所绘,后又令西洋传教士画家艾启蒙、贺清泰另行起稿。绘图完毕后,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雕铜版印刷,共印有220份,其中138份在宫中陈列,82份供赏赐之用。

    据天一阁博物馆张亮副馆长介绍,《平定两金川得胜图》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制作的铜版画,较之《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在造型、透视、构图等方面受中国传统画法影响更深,整个画面多利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去掉了阴影和明暗对比,因而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面效果,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硕果。画中线条细腻流畅,色彩浓淡变化丰富,颇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特色,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此画的成功印制标志着中国人已经全面掌握了铜版画的雕印技术,并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当乾隆赏赐品到达天一阁时,范氏族人沐浴更衣,敲锣打鼓,非常隆重地将它们供奉在天一阁的宝书楼中,而且约定作为范氏族人共同的传家宝,子孙每年都要定期检查、晾晒,并与祖先像一起祭拜。

    流失百年 终得访归

    鸦片战争之后,因宁波地处沿海,战乱不断,天一阁藏品成了外国侵略者和小偷等掠夺的对象。1841年,英国军队占据宁波城,闯进天一阁,掠取與地书数十种而去;1861年,太平军进入宁波,天一阁藏品大量流散。珍贵的《平定两金川得胜图》也在这段时期流散,去向不明。清光绪十年(1884年)薛福成编《天一阁见存书目》时,也称“金川战图已佚”。

    自乾隆朝以来,经过200余年的世事变迁,一幅幅画作、一块块铜版都逐渐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目前可知,仅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藏有《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完整品,浙江图书馆有残图,欧洲柏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有部分残图和铜版,传世稀少。

    张亮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天一阁博物馆获悉国内某低调的收藏家个人藏有全套完整《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可谓沧海遗珠。由于此套铜版画对于天一阁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得此信息后,天一阁博物馆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藏品进行了研究和评估。专家组成员评估后一致认定,该铜版画品相完整,流传有绪,来源可靠,是为真品。随后经过多次沟通协商,藏家本人也认为对天一阁有特殊意义,愿意割爱,天一阁终于在近日成功征集到这套《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完整品,一偿多年夙愿。

    流失了百余年的名画顺利“回家”,不仅让三件御赐珍宝在乾隆御赐天一阁230周年之际重新聚首,更彰显了天一阁对历史的尊重与追寻,弘扬了攻坚克难、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藏书精神。

    据悉,天一阁将在合适的时机一起展出“乾隆三宝”,让市民一饱眼福,领略珍贵的文化遗产。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王伊婧

    相关链接

    其他“乾隆二宝”

    《古今图书集成》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天一阁古籍部的周慧惠向记者介绍了其他“乾隆二宝”:《古今图书集成》和《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10040卷,5020册,被中外学者誉为 “康熙百科全书”,其浩繁广博超过 《永乐大典》,内容囊括天文地理、音乐法律,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的编纂者是康熙朝福建学者陈梦雷。陈氏一生命运多舛,曾两次遭流放。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他在京师编纂类书成册,初名 《图书汇编》,后由康熙皇帝赐名 《古今图书集成》。

    雍正即位后,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校对整理,至雍正四年(1726年)告成,并在两年内由清内府用铜活字排印。这是古代中国印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最大规模的金属活字工程,当时只印了60部,还没来得及印其他书籍,这些雕刻精美、用料考究的铜活字便被毁了。

    于是,天一阁藏的《古今图书集成》也就尤其显得珍贵了。古朴的太史连纸、如漆的墨色、精美的插图、毛边的装帧,还有那初版初刻的版本价值,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它都是古籍中的瑰宝。

    完整的一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包括16幅铜版画,19幅图文,文字包括乾隆御题序、战图诗文等,为木板印刷。《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是由乾隆朝在清宫供职的欧洲传教士郎世宁等画家起草画稿,然后送到法国皇家艺术院雕刻铜版,并制作成铜版画后再运回北京,前后用时11年。

    画面讲述的是清军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木之乱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形象生动的大型战争的实况图记。如《平定伊犁受降》《格登鄂拉斫营》再现了平定准噶尔达瓦齐叛乱关键战役“格登山之战”的激烈场景。

    《古今图书集成》与《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作为镇馆之宝,一直保存在天一阁内。记者 陈晓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