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漫画少女”小婷甬城重燃生的希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惊动一座城 一座城再次感动无数人

    15岁姑娘、地中海贫血、家人放弃治疗、全城寻找……昨前两天,宁波晚报微信公号和《宁波晚报》上关于小婷在宁波重燃生的希望的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众多网友和读者或留言或来电询问捐款账号。目前,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仍在持续与“发酵”之中。

    宁波,被这位患难中的小姑娘给惊动,开启了全城寻找与全民救助模式;而无数人,再次被宁波这座爱心城市所感动。这里提到的“再次”,是宁波这座城市和宁波人的骄傲。因为在12年前的2005年,宁波曾发生过“一位母亲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2005年3月,身患白血病的青海语文老师罗南英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宁波治病,在出现一线希望之时,6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让她不得不放弃治疗,准备回家。绝望之余,她把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爱凝聚到笔端,开始给他写信。在这期间,罗南英看到《宁波晚报》“给孩子的一封信”的征文启事,于是,她将其中的4封信寄到宁波晚报编辑部。6月26日,《宁波晚报》刊发了这些信件。奇迹发生了,宁波这座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闻名的历史与商业名城,迸发出非同寻常的大爱——2000多位市民在短短7天内帮她凑够了60万元医疗费,这位母亲的生命之火被重新点燃。随后,新华社、央视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更是让无数人在感动之余记住了宁波,领略了宁波人的人性之美。

    而今,宁波这座城市与宁波人的爱心基因,再次在这一急难事件中得到印证:“各方真情涌动让这家人重燃希望 小婷被送入医院”的好消息,就是宁波再次收获无数人感动和点赞的理由。

    在此类救助事件中,也许会有人提出“社会保障制度为啥不给力”“同样需要救助的其他病人怎么办”等质疑。必须承认,由于地区差别、城乡差距,目前医疗等保障制度还不能覆盖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不同地区的做法也未必步调一致。因此,我们能不能少一些抱怨和所谓的“质疑”,对每一个遭遇急难而无法获得制度性救济的公民,多做一些解决燃眉之急的实事:一份捐款、一顿中餐、一声鼓励……这些行动汇集起来的力量,不但能够解决那些人的生存难题,客观上也能推动有关地区和部门尽快从制度层面调研、探讨并解决此类问题。

    实际上,在对罗南英救助行动中,除了宁波的民间力量,医疗、慈善等部门、机构与青海的有关部门也并未缺席。应该看到,与十多年前相比,针对各类人群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终究是在往完善的方向“渐进”。在此过程中,面对亟待救助的鲜活生命,市民各种形式的爱心救援,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上,更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弥足珍贵。胡晓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