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开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朝霞: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做一个好听众

    张朝霞,知名国际教育专家和撰稿人,敬一教育创始人。从事中国历史文化双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外籍人士服务工作二十年,曾任宁波爱学国际学校中文部主任、课程委员会副组长和学校管理层成员、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校长助理兼招办主任,曾作为浙江省唯一发言人代表在2015中外校长教育峰会上做全英文主题演讲。她是两个优秀孩子的母亲,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张妈”,她结合多年的家庭教育、学生管理和家长服务经验,总结出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

    张朝霞推荐书目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周国平/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62天,妞妞短暂而被病痛折磨的一生,周国平作为父亲绝望而无力地自我拷问,使一个哲学家被迫从自身的最大痛苦中思考生命的问题。

    “人能参与的神秘本来就平凡,人不能参与的神秘纯粹是虚构。创造生命,就是参与神秘。”对生命充满敬畏和感激之后,你还会和孩子去纠结一次考试的分数高低吗?

    《淘气包埃米尔》

    (瑞典)林格伦/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一个“真正”的儿童该是什么样的?读完了林格伦的小说集,读者大抵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瑞典广阔的森林和常常被冰雪覆盖的土地,孕育出充满自然天性和生命张力的“自由人”。比起充满魔幻色彩的《长袜子皮皮》,这本《淘气包埃米尔》更生活化。童年如此美好,我们的教育不要一开始就急着把孩子培养成暮气沉沉的“成人”。家有女儿的可以看这本书的姊妹篇《疯丫头马迪根》,看完你会觉得,你的孩子其实淘气得刚刚好。

    很多家长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想要跟孩子好好沟通,最后说出来的话却是尖锐的;明明想让孩子有更多自由生长的空间,但还是忍不住给孩子报了个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的不仅仅是认知和学识,更需要的是行动上的智慧。

    7月29日,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邀请到资深教育专家张朝霞老师,请她主讲《发现好父母——共话家庭教育智慧》。

    A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

    张朝霞老师开场前先给大家欣赏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这个动画片让她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感想。

    张老师说,以前高中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说过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人会使用工具。看了这个短片之后她发现,人和动物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动物没有学校。那么,动物的技能是从哪里获得的呢?它们是从父母、伙伴身上学会一些技能,另外就是它自身的经验。

    只有人才被关在一个地方,所有人跟着一个看上去比他们聪明得多的人学知识。所以说,学校,在生命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非天然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教育显然比学校教育要重要得多,因为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的。

    人类很聪明,创造出“学校”这样一个产物还不够,还要在学校里分出三六九等来,让学校变成一个选拔性的场所。但这样,也会让一些家长和孩子为此焦虑。

    张朝霞说,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误区是从众。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特别的,可是如果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都去做同样的事,你还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吗?

    同样的道理,孩子们一起参加中考、高考,其实就是在做一样的事情。有一个家长的故事,或许能给一些正在焦虑的家长一些启发。

    有个家长的孩子提前考上了镇海中学理科创新班。但是这个家长放弃了,孩子去了国际学校。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震惊。这位家长的思路很清晰:进入镇海中学理科创新班一定会参加各种竞赛,他儿子不喜欢竞赛的氛围。而且,他还想过自己的儿子是否能排在镇海中学的前50名,是否能上清华、北大,他觉得有点悬。既然如此,他要为儿子选一条更加踏实的成功道路。

    于是,他把儿子送到国际学校。果然,他儿子在那里是最拔尖的,而且学校会把最好的教育资源给他。这个孩子高一的成绩就比别人高中毕业的成绩好,他父母又做了一个决定,提前把他送出国,让他早一点适应国外的文化和语言。这个孩子现在的托福成绩已经可以去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也许这个孩子上了镇海中学,也能考上清华、北大,但他大学毕业以后可能还是要去考国外的研究生。与其规划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顺势而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正确给孩子定位,当一条道路走不通或是有风险的时候,不妨换一条走走,或许能柳暗花明。

    B 名目繁多的早教和培训班有必要上吗

    张朝霞说,现在身边有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比如书法班、钢琴班、美术班、奥数班,等等,还有给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婴儿报早教班。

    这些培训班到底有没有必要?

    先说早教机构,张老师说她有两个女儿,宁波的早教机构,她几乎都去体验过。她认为早教可以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如果家长平常上班很忙,家里只有老人带孩子的话,孩子应该去上一下早教班。但也不能把早教当作培养孩子的唯一途径,平常还是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尤其是0-2岁的孩子,特别需要接受新鲜事物。多带孩子去公园,去超市,多与人接触,理论上跟上早教机构的功能相似。

    培训班分两种,一种是学科类的培训,比如奥数班、英语班,一种是非学科类的培训,比如钢琴课、画画课之类的。

    “我觉得最坏的一种培训班就是超前教育,比如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在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比如精英班,就是初二的学生在学高一的课程。”

    超前教育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张老师说,明明第二天可以在课堂上很新奇地体验到的知识,你已经会了,或者说你以为自己会了,所以就不好好听课。而最糟糕的一点是,其实你是不会的,这样师生关系很恶劣,你会越来越依赖培训班,而不好好上课。

    当然,超前教育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它适合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

    对于非学科类的培训,张老师说,不妨先给孩子每种课程都报6-8节课试试,不要为了贪图便宜,一下子就报200节课。你可以从这段时间里发现,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然后再选择一门课程,比如钢琴,深入学习,发展为孩子的爱好。

    张老师举了个例子,她有个学生,在意大利学设计。这个学生小时候,他妈妈给他报了很多培训班,最后他母亲决定只让他学美术。为什么呢?因为他弹钢琴的时候很痛苦,跑步的时候感觉很累,游泳的时候提不起精神,但是给了他一支画笔,他一声不吭地在那里画了3个小时,一步都没有挪。这个妈妈的选择是明智的,她选择了儿子最喜欢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喜欢的事,往往是最擅长的。

    C 如何高效率地陪伴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工作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应该如何高效率地陪伴孩子成长呢?

    张老师说,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挤一段时间出来,这一段时间,完全陪伴孩子,什么工作都撇开不做。

    有一个美国公司的老总,工作非常忙,而且经常在外出差。他有一个习惯,只要不出差的日子,每天傍晚的时间,一定会留给自己的女儿。这段时间,他会手机关机,陪女儿吃饭聊天,聊完天以后再陪她玩一会儿。等他女儿上床休息了,他再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个办法,是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工作中来。这也是张老师常用的办法。学校有开放日活动,张老师无法陪女儿,她便征求女儿的意见:“对不起,妈妈很忙,妈妈今天要加班,开放日活动,你来做志愿者好不好?”她女儿就跟着她一起工作,感受她的工作状态,有时会夸赞妈妈“妈妈你好棒,我好崇拜你”。张老师认为,这就是父母在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亲子沟通中,家长还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沟通。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之前孩子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没有认真在听,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跟你说话了;第二个原因是孩子跟你说一件事的时候,你总是带着评判的眼光去看待,然后还要批判一通,孩子自然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其实这样的家长也可以理解,凡人总是想要一点话语权,在别的地方得不到,就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指责批判,但是这样有损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好的家长是一个好听众,孩子说什么,你就听着,不要急于表态。”

    父母和孩子其实是一同成长的,这段共同成长的时光弥足珍贵,是上苍赋予的礼物,值得每个人好好珍惜。

    陈也喆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