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太滑、洗澡不方便、家具尖锐容易碰伤……即使不出家门,老人的生活也存在着隐患。既然存在着这些问题,那从房屋家装设计上做一些改动,是不是就能解决?“适老化改造”的出现,或许能给居家养老带来新的变革。 花点小钱买个放心 住在福明家园的吴女士家中有两位高龄老人,老父亲今年90岁,老母亲85岁。父亲自从去年摔了一跤后再也走不了路,医院检查后建议保守治疗,平时就靠吃药和按摩也未见有起色。老母亲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每次站起身都得先“哆嗦”一会儿,才能继续走路。 两位老人的卧室位于屋子的南面,和洗手间隔着一条四五米的走廊,每次去厕所的这段路对两位老人而言都比较辛苦。“我在身边还可以扶他们一下,要不然爸爸靠着助行器,妈妈她就只能扶着墙走,很不稳当。”吴女士说。 这段走廊成了吴女士的心头之患,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今年上半年,吴女士多方寻找,一位从事装修行业的朋友得知了他们家的特殊情况,答应为其进行改造工作,并派人上门做了测量。“除了这块走廊,我也想在厕所里安个扶手,让父母上厕所方便一些,可因为坐便器边上两面墙都是空心墙,人家说不适合装扶手,最后就算了。” 走廊的测量工作很顺利,第二次工作人员再来,带上了两根一米三的扶手,花了半小时就安装好了。“装好的时候,老太太别提多高兴了,握着扶手呵呵直笑,现在她上厕所肯定要抓着这东西。” 为了让两位老人住得舒适,吴女士花过不少心思。她认为,她所接触的很多老年人辅具在设计细节上都有点欠考虑。“除了安装栏杆,她之前还预定了一个助行器,对方拿来一个样品后,老人家用起来不顺手,现在正在退换新品。“那个助行器前面的轮不是万向轮,老太太想转弯得把助行器抬起来,可她没有那么大劲儿啊。”经过多方寻找,她才买到了一款好用的助行器。 之前为了解决夜里上厕所的问题,吴女士还为老人买了折叠式马桶,可买回来发现没扶手,可坐下去很困难。她后来想去买一个带扶手的,又发现没法折叠。 前前后后算起来,吴女士总共花了2000多元,在她看来,为老人花这些钱是绝对值得的。“要是他们走路摔了,带到医院看病都不值这个钱,平时生活是得节省着过,可这钱是‘买安全’的钱,该花就得花。我和我爱人今年也将近60岁了,这些东西兴许以后我们也用得上。” 有社区专门开展此类公益项目 住在柳汀新村的张老伯今年85岁,多年前一场大病,让他的视力受到严重损伤,妻子王奶奶也80岁了,腿脚不太利索。当时,有邻居把他们的需求发到了马园社区的公益众筹平台。马上就有居民提出,可以做一个搭把手的公益项目,因为不少高龄老人都有类似的烦恼。 为了摸清实际情况,社区社工走访了社区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显示,50.3%的老人在家中摔倒过,其中过半的老人摔倒在厕所,且26.3%的老人从此只能长期卧床。针对这个情况,社区于2015年召集爱心志愿者成立了喘息志愿服务团,该服务团以社区党员、热心群众、退休医生、以及从事20多年装修工作的老师傅组成,团队目前有10名成员。就这样,“转角遇到爱、暖心搭把手”公益项目在社区众筹平台上运行起来了。 在两年的时间内,共为包括张老伯在内的三四十户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安装了扶手,而且在后续走访中发现,这些家庭在安装以后再也没有在卫生间摔倒。有12名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扶手,实现了在家中安全行走的愿望,通过日常锻炼,逐渐让他们从濒临卧床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严裕成告诉记者,今年是项目开展的第三年,他们想依托海曙区公益项目平台,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社会团体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打破资金匮乏的瓶颈,在资金允许下分三个步骤推广: 扩大收益人群的范围,从原先80周岁的行动不便的独居高龄老人和残疾弱势群体向空巢老人推进,年龄上面也逐渐下降,扩大收益人群受众面; 扩大安装种类和区域,即突破家庭,向楼道挺近,为居住在高层的老人,在楼道的中间层合适的位置安装转角凳,让他们在爬楼梯的过程中能有有个喘息歇力的场所; 打造无障碍小区,加强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楼道周边,建设爱心休憩椅,在小区台阶旁建立无障碍通道等,全力打造“居家养老无障碍式”社区。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毛一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