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国民生前参加无偿献血。 |
开栏语 宁波,是座大爱之城。 2005年,2000多位宁波市民救助了身患白血病的青海语文老师罗南英。新华社记者在评论中写道:“宁波,这座以源远流长的商业传统而闻名的城市,今天,她将以爱而闻名。”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在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发生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暖心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又一位普通市民,他们相信“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而这些故事,又感动着更多的普通市民,续写更多的暖心故事。从今日起,宁波晚报将记录更多我们身边的“暖心人”, 他们有着不同的故事,却都一样温暖着甬城,让我们感受和传递爱心的力量。 “咱们的老邻居、‘献血明星’老莫走了,多好的人啊。”这两天,在江北区白沙街道桃源社区,居民们说起莫国民,语气中总带着敬佩和惋惜。 作为献血明星,老莫的名字时常出现在社区的宣传栏里。但如果不是他离世后家人去社区办理相关手续,老莫捐遗体和角膜的善举,或许还不为人所知。 而在接连遭遇老莫离世、儿子小莫患病等打击之后,这一家人却没有倚仗荣誉向任何单位诉说和寻求帮助。他们的朴实和坚强,让很多人感动钦佩。一家人的故事在社区“曝光”之后,有邻居匿名写信、致敬捐款;江北区委区政府、江北区红十字会、市献血办,老莫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居住过的社区,纷纷向这一家人表示慰问…… A 老莫献血85次6万多毫升 7月27日晚上11点14分,63岁的莫国民因胰腺癌去世,按照他在2008年签订的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的约定,老莫捐出了自己的遗体和一对眼角膜。7月28日凌晨2点10分,宁波市眼科医院的彭显耀医生成功取下了老莫的眼角膜。在家人的简单告别后,老莫的遗体被运往宁波天一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妻子顾夏囡回忆说,老莫在外面献血的事,是直到2004年左右有电视台上门来拍新闻,她才知道的。刚开始,也不是没有埋怨。顾夏囡说,老莫从小生活清苦,身体并不见得多强壮,她担心献那么多血老莫会扛不住。“这你就不懂了,献血能加快新陈代谢,对身体反倒好。”老莫一副乐天样,总会笑着安慰妻子。 看老莫献血的热情不减,顾夏囡也不再多言,唯一的要求是,每次献血回来都跟她说一声,“好歹多加几个菜,补一补身体。” 老莫是怎么走上献血之路的呢?据顾夏囡回忆,老莫16岁的时候,就到了东北做知青,一待就是12年。有一次,同事遇车祸需紧急输血,大家都排了队等着献血,结果前面所有人都检测不符,轮到老莫才是第一个可以输血的人。在那种半饥半饱的状态下,老莫义无反顾地献血救人,让同事们感动不已。“能为人家做点事,真是挺好的。”这句话,老莫一直挂在嘴上。 从1997年开始,老莫共无偿献血85次,其中捐献全血13次,共献血3600毫升;捐献血小板72次,共计74治疗单位,折算献血量共计61200毫升。 没有花圈,甚至没有一块墓地,老莫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留下的,是一次次献血获得的各项荣誉和证书。 这些东西,顾夏囡都细心地保管在牛皮袋里。在这些证书中,记者看到了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01年至2003年、2006年至2007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和“特别奉献奖”;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红十字会颁发的“浙江省无偿献血促进奖”;2009年由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宁波慈善奖个人奖”…… B 他的善行感染了妻儿 从东北回到家乡宁波后,老莫到宁波建工集团工作。在那里,他做过木匠、架子工、塔吊司机、办公室行政、驾驶员。直到2008年,55岁的他提前病退。 55岁,也是国家法定的献血最高年龄。不能再献血的老莫一度有点不开心,认为自己不能再为社会出力了。这一年,他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市红十字会,签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然后将儿子莫佳磊叫到跟前,郑重提出,希望儿子接他的班,把无偿献血坚持下去。 “其实他不说,我也会这么做。”莫佳磊今年35岁,他告诉记者,在父亲的感染下,2002年他还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无偿献血了,毕业后又经常陪着父亲一起去做机采血小板成分献血。莫佳磊已经献血8000多毫升,在2010年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父子俩撸起袖子一起献血的照片,至今还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在老莫签下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的两年后,顾夏囡也签下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我一直怕痛,献血是不敢的”,顾夏囡有些不好意思,自己迟了两年才追赶上老莫的步伐。但她的这一步,却是无数人一辈子都难以跨越的。 老莫是因胰腺癌去世的,从确诊到离开,只有短短3个月。3个月里,他的体重锐减77斤。即便深受病痛折磨,老莫仍再三嘱咐妻儿要完成自己的心愿,践行身后捐献角膜和遗体的承诺。 记者从市眼科医院了解到,老莫的角膜质量很好,冰冻一段时间后将用于移植。而他的遗体也将用于医学研究,成为医学生无声的“老师”。 C 遭遇生活重压,一家人选择坚强 每天早晨5:30骑着电瓶车从江北庄桥应嘉丽园赶到白沙菜场,这段半小时的路程,顾夏囡已丈量了无数遍。 从宁波海运的修理厂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工作,为的就是能多挣一点钱,改善一下家庭的经济条件。10年前,她在白沙菜场当起了“菜篮子商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的检验人员,现在每月能领2000元左右的工资。 2008年,儿子小莫要结婚,老莫夫妇将桃源社区的老房子装修成婚房,留给了儿子,老两口在外租房。2014年,以小莫的名义申请到了一套71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全家人高兴得赶紧拼凑了30万元将房子买下。原以为美好的生活就此走近,但天不遂人愿。 今年2月的一次体检中,莫佳磊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他之前一直在海曙城管局担任协管员,患病之后不得不住院手术,回家休养。为了省下每天200元的护工费用,老莫都是晚上自己去陪儿子。但这样的陪伴也只维持了一个月,今年3月,老莫被查出胰腺癌,也倒下了。 “父子俩同时住院,打击很大。”回忆起这段日子,顾夏囡的眼眶湿润了。在医保之外,家里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撑个人自付部分。这个坚强的女人硬着头皮向三个姐姐借钱,凑足了5万元医疗费。 如今,没了老莫,顾夏囡与儿子、儿媳和一对5岁的双胞胎孙子相依为命。小莫每两个月要去医院做一次检查,虽然病情有所控制,但仍需好好休养,不能干体力活。顾夏囡的3200元退休金和再就业工资,是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前在家带孩子的儿媳,也不得不外出打工,每月3000来元的工资刚够两个孩子读幼儿园和吃穿的费用。 “妈妈,等身体好些了,我就出去找份工作,你别那么辛苦了。”看顾夏囡每次都趁午休时回家准备一家几口的饭菜,小莫很过意不去。但每次他这样讲,妈妈都说:你先养好身体吧,日子还那么长,我们总能挺过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