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畅行甬城 宁波治堵在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头停放非机动车找准iNb

这个地面标识中心城区目前已有771个

    昨天上午,在海曙区柳汀街市第一医院对面的公交车站旁,几名工作人员操作着划线车,在人行道上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点位。市城管部门上周启动了这项工作,目前中心城区已施划这样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771个,新增车位12573个。

    停放非机动车,找“我爱宁波”的地面标识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划好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长近20米,宽2米,中间还有一个非机动车的停车标识。很多市民自觉地把自行车、电动车有序地停放到新划好的停车线内。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不少市民表示,“不知道停哪儿”是自行车、电动车乱停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李先生说,有了这样明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相信多数人都愿意多走两步,把车停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市城管局市政管理处停车科的王以斌告诉记者,新施划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中间的那个地面标识,是他们特别设计的,标识的整体式样由“i”、爱心符号、“N”、“b”四部分组成,合起来就像是一个人正在骑车,整体寓意为“我爱宁波”。他们希望通过本次施划工作,将非机动车乱停这一顽疾,转变成一道有序停放的靓丽风景线。

    增设停车点位,让非机动车停放有序

    随后,记者骑车在市中心绕行了一圈,看到一些主要道路,特别是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周边,确实存在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在药行街颐高莱迪时尚广场门口,自行车、电动车扎堆停放,有的倒伏在路边,有的斜靠在护栏上,有的甚至停在盲道上。在市第一医院门口,由于非机动车数量实在太多,行人有时不得不侧着身子走路。在天一商圈附近的中山东路,虽然新设置了停车架,但是数量不多,远远无法满足非机动车辆的停放需求。

    据王以斌介绍,随着我市非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月,我市启动“六项整治提升行动”,其中一项就是车辆停(摆)放的秩序整治行动。上周,市城管部门正式启动非机动车停车位施划工作,对中心城区(海曙、江北、鄞州、奉化、北仑、镇海六区及高新区)范围内可施划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进行了排摸放样,并同步施划。其中,主要道路的施划工作将于25日前基本完成。

    为确保车位施划规范、美观,城管部门设计下发了《宁波市路内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导则》,明确了施划标准。据王以斌介绍,在施划过程中,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应划尽划”,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路段,通过合理规划,尽可能多地施划停车位(线),满足停车需求;二是“合理配比、科学施划”,结合区块实际,合理设置停车位数量。同时,避开人行道宽度小于3.5米的道路,避开人行横道、轨道站点出入口、公交停靠站以及其他人流密集场所主出入口的周边区域和盲道、消防设施等重点区域,尽量减少对行人出行以及其他公共事务的影响。

    相关链接

    机动车道路停车位也将增多

    交警严管机动车违停

    为缓解机动车停车难问题,交警部门目前正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和需求,排摸并准备新增机动车停车位。

    新增停车位大致范围在海曙区蓝天路、孝闻街等,鄞州区嵩江东路、科技路、兴宁路、站前路、首南中路、松下街、文苑路等,江北区育才路等,镇海区毓秀路等,北仑区黄山路等,奉化区茗山路等,高新区海棠路、杨木碶路、腊梅路、丁香路、芙蓉路等,预计将于25日前完成施划工作。

    同时,交警部门将违法停车作为“创文明交通 治秩序乱象”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及时增设禁停标志、标线,为严格执法提供设施保障。另一方面,按照违停行为严重程度设立“拖移梯级制度”,对十种严重违停情形遵照“拍照-抄告-拖移”进行整治。另外,对100条道路路段通过电子警察抓拍等手段全天候查处违停。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张腾达 周骏

    快评

    非机动车规范停放 关键词是“统筹”与“精细”

    谁也不喜欢一个乱糟糟的城市,如同不喜欢乱糟糟的家一样。如今,宁波的街道变得一年比一年漂亮,但自行车、电动车胡乱停放、随意丢弃路边、占据盲道等问题,让人走在街上感觉不舒服、不方便。

    别看宁波私家车的拥有量一年多于一年,但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仍是许多市民出行的首选。大量非机动车或见缝插针,或毫无章法地乱停乱放,给行人制造了麻烦,给盲人等残疾人士则带来了安全隐患。

    文明有序的城市,需要统筹规划与精细化管理。对于比机动车数量庞大得多的非机动车,缺乏统筹规划、管理粗放,很大程度上是导致街道看上去乱糟糟,给行人和非机动车停放者都带来困扰和麻烦的原因。比如不少市民表示,“不知道停哪儿”是车辆乱停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圈地”给非机动车停放找出路,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也是统筹规划、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说到统筹规划,指的是城市管理要综合兼顾,统筹施策,不能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非机动车的规范停放,不妨综合机动车位和其他因素统筹考虑,并考虑到今后几年内的需求,还应该结合《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像治理机动车违停那样,建立违章停车的劝导、纠正与惩戒机制等;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正像城管部门表示的那样,指的是要“以人为本”“合理配比”,在让乱停乱放这一原本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转变成一道有序停放的靓丽风景线的同时,让绝大多数市民在规范有序地停放非机动车时,觉得不麻烦、更放心。

    好在,有关部门在本次“圈地”划线给非机动车停车的程序中,已经较为充分地兼顾了“统筹”与“精细”这两个关键词。比如,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路段,通过合理规划,尽可能多地施划停车位(线);结合区块实际,合理设置停车位数量。同时,避开人行道宽度小于3.5米的道路,避开人行横道、轨道站点出入口、公交停靠站以及其他人流密集场所主出入口的周边区域和盲道、消防设施等重点区域,尽量减少对行人出行以及其他公共事务的影响。

    当然,“统筹”也好,“精细”也罢,非机动车的规范停放,更需要市民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这不仅是为了让城市更有序、更美丽,最终也是为了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市民生活质量更高。

    胡晓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