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章丽珍 绘 |
“又是脑梗塞,一个早上已经收了6个了!”上周五,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特别忙碌,急诊科医生杜力文告诉记者,当天早上7点到9点半,他们陆续收治了6名脑梗塞患者。 A 43岁女白领突发脑梗塞 早上起床时半边身子突然不能动了 杜力文说,这些患者都是突然出现一侧身体麻木或无力,有的还伴有头晕、眩晕和呕吐。医生一查,是脑部血管出现了梗塞。 家住江北的43岁女白领,平时身体挺好。上周五早上起床时,突然感觉身体一侧没有力气,一条腿迈不开,连说话都受到影响。好在过了一会儿症状就消失了,但她还是感觉不对劲,赶紧到医院就诊。 一开始她挂的是普通门诊,没想到就诊时,一侧身体突然又开始感觉无力,不听使唤,门诊医生感觉不对劲,让她赶紧去急诊科。经过急诊CT检查,医生诊断这位女白领是脑梗塞,需要赶紧入院治疗。 近期,市二院急诊科还收治了一名33岁的脑梗塞患者。市二院急诊科主任陈童恩介绍,这名患者身体比较胖,体重超过100公斤,心脏不太好,还有高血压。这名年轻患者因为突然半边肢体麻木入院,检查发现有脑梗塞。因送诊及时,医生为他做了溶栓治疗后,几个月后就行走自如,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B 独居老人家中电话无人应 家人赶到一看,老人倒在地上 在发生脑梗塞的患者中,更多的是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 上周,市二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70多岁的患者,因为倒在家里且神志不清被送到医院。刚送到医院时,老人的情况十分危急,心跳和呼吸都没有了。经过急诊医生紧急抢救,老人的心跳终于恢复了,但呼吸还不是很稳定。 经检查发现,老人患的是突发急性脑梗塞。据了解,这名独居老人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吃药时断时续,血压控制得不是很好,而且每天都要喝酒。 家人像往常一样给老人打电话,但家中电话无人接听,等家人赶到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倒在地上。根据老人身上压出的淤青,医生判断老人倒地至少有几个小时了。而长期控制不好的高血压和长期酗酒,是导致老人此次脑梗塞的主要原因。 遗憾的是,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但老人还是只坚持2天就去世了。 C 高温天是脑血管意外的易发季节 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明显 “一到酷暑或是严冬天气,脑梗塞或脑出血的病人就特别多。”陈童恩介绍,入夏以来,脑血管意外病人明显增多,而且脑梗塞或脑出血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40多岁的患者越来越多,偶尔甚至会有二三十岁的患者。 “我接诊过年龄最小的脑卒中病人只有14岁,是脑出血,这个病例比较特殊,这个孩子有先天性的血管畸形。”鄞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徐俊介绍,急性脑血管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血管意外,医学上叫脑卒中。脑卒中主要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两种,其中脑梗塞占四分之三左右。 医生说,虽然发生脑梗塞或脑出血的年轻人都有基础性疾病,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诱发脑梗的主要因素。比如有些年轻人有遗传性高血压,虽然也通过服药控制,但自以为年轻,在生活方式上比较任性。比如对吃的东西一点也不节制,长期抽烟、酗酒,还经常熬夜,长时间对着电脑,时间久了就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徐俊提醒年轻人,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预防“三高”,这些都是远离脑血管意外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不能忽略每年的常规体检,检查自己在心脏、凝血功能等方面有没有问题。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谢美君 温馨提示 救治脑梗塞要争取4.5小时的“黄金时间” 统计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脑卒中。与高发病率同时存在的是极低的早期就诊率。 “脑梗塞的致残率很高,占80%左右,但如果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会好一些。”徐俊说,脑梗塞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如果争取到发病后的4.5小时“黄金时间”,后果会完全不一样。 据介绍,急性脑梗塞在恢复脑灌注之前,每分钟会死亡190万个神经元和40亿个神经突触,因此,急性脑梗塞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目前世界公认的急性脑梗塞救治手段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静脉溶栓治疗,但静脉溶栓治疗要在严格的时间窗口内进行。如果超过4.5小时,患者脑组织就已经出现缺血性坏死,这是不可逆损害。 徐俊说,这个4.5小时并不是患者到达医院之后的时间,而是患者出现症状后的4.5小时,越早应用溶栓药物,不良风险就会越低。 陈童恩提醒市民要注意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如果突然出现面瘫、上下肢无力(尤其是发生在身体单侧);语言、意识或理解障碍,头晕平衡障碍、行走困难,以及以往未曾出现过的剧烈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旦有家人发病,要记好发病时间,并注意发病的表现。在等待救护车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不能摇晃患者头部,尽量让患者侧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安抚患者,稳定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