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路余 史梦诗) 涉嫌盗窃朋友财物,安徽小伙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玩起了“失联”的把戏。但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小伙终究难逃法网,还失去了原本可能被判缓刑的机会。近日,慈溪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曾在杭州湾新区工作的华某和住在慈溪浒山的晓蕾都是安徽人,前年相识成了朋友。去年1月18日,华某、晓蕾等4人在浒山打麻将到次日凌晨3点左右。因为听说华某一早7点多要从浒山坐车回老家过年,晓蕾就让华某到她位于东山社区的出租房休息几个小时再走。 然而,当天清晨6点左右,华某趁晓蕾熟睡之际,利用之前偷偷记下的密码,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晓蕾微信钱包内的1095元及与她微信账号关联的一张银行卡内的4180元转入自己的微信账号。之后,华某又用晓蕾的手机接收银行短信验证码,将晓蕾另一张银行卡绑定到她的微信账号,并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该银行卡内的1万元转入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内。 去年5月31日,已回安徽老家的华某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称自己当初是急需钱去当铺赎回自己的摩托车而一时脑热犯下了错误。鉴于其认罪态度良好,并积极与晓蕾达成赔偿协议,取得了对方的谅解,华某被取保候审,且明确告知了期间应该遵守的各项规定。 令人没想到的是,之后华某换了手机号搞“失联”,妄图逃避责任。直到今年6月下旬,获悉自己被列为逃犯的华某再次主动投案,随即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5日被依法逮捕。他说:“当时公安机关对我取保候审,后来我将晓蕾的钱全部退还,她也答应不追究,我以为就没事了,换了手机号码也没通知公安机关。” 慈溪法院认为,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民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又因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该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万2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