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赞 “博士替父母扫大街”

章丽珍 绘

    22日,一则标题为“感动!河南博士生暑假从上海到嘉兴替父母扫马路”的图文信息在禾城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面对如此“接地气”的高材生,嘉兴网友纷纷热情点赞。

    (8月24日《南湖晚报》)

    点赞背后的社会认知问题

    张立美

    客观地说,博士生替环卫工父母扫马路,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如同很多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假期回到家里帮父母插秧、锄草、种地,或者说与来自广西桂林的清华大一新生唐超在家里开的米粉店帮忙并无区别。因为不管他们具体干了什么活,本质上都只是在给父母帮忙,减轻父母的劳务负担,尽的是孝道,仅此而已。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放大博士生替父母扫马路的意义,只需要看作一个儿子在帮父母干活,就这么简单。这也恰恰是替父母扫马路的这位博士生的态度和看法。

    但是,就是这么一件平常的小事,却在网上引起轰动,广大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一件不平常的事,它反映了当下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真正问题。

    人们纷纷点赞博士生替父母扫马路,说白了,就是很多人下意识觉得,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博士生,帮父母干活的已经不多了,特别是放下身段干扫马路这种“有失身份”的活——虽然我们平日里,称赞环卫工是城市美容师,也认同他们工作得非常辛苦。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大学生、中学生,在寒暑假里,可以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可以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外出旅游,也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应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刷碗、拖地。

    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时候,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因为他们是学生,尚在“学”。但学生自小就被“你要上进”“你要优秀”“你要出人头地”之类的敦敦教诲“洗脑”,被老师的耳提面命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包围,至于帮父母洗碗、拖地此类的“无用小事”,还是不要占用他们的宝贵时间了。长此以往,在孩子的思维里,还能有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忧的意识吗?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作为环卫工子女的博士生,利用假期帮父母扫大街或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才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打破了自己的刻板认识,属于少见的个例,进而成为社会热议的新闻。

    有一种幸福叫“陪父母扫大街”

    陈广江

    陪父母扫大街的博士叫田俊涛,今年29岁,老家河南,不久前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博士。因家境贫困,其父母2011年开始从老家来到嘉兴当保洁员。从此,每年暑假,田俊涛都会到嘉兴,帮父母扫马路,减轻他们的劳累。上海离嘉兴很近,这是全家最高兴的事。

    “博士陪父母扫大街”成了新闻,争议也来了。很多人为之感动,也有人认为田俊涛该不该读博,家境不好就应体谅父母,早点工作。现实中,大学生嫌弃农村父母的现象已非个例,放下架子帮父母扫大街的更少,甚至有人从心底就瞧不上环卫工这份工作。有人就说,把扫大街的时间省出来,凭能力干点别的也许会挣更多钱。

    其实,最打动我的,不是他能放下博士的架子,也不是网友口中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是一种原始的、朴实的价值观和亲情观。在田俊涛眼里,不管是什么学历和身份,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在老家种地,他放假回家就帮着种地,父母在嘉兴扫地,他放假就到嘉兴帮着扫地,这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

    对多数家庭来说,父母和成年子女待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据说,“计算陪伴父母的时间”这道数学题曾看哭了几百万人。田俊涛和父母在一起时间也不多,但他本能地抓住了机会——每个暑假,不是旅游,不是兼职,而是陪父母。天下父母都在快速老去甚至劳累地老去,再不陪陪他们,再不分担一下,就太迟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天,“不远游”已不可能,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游必有方”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很多时候所谓“工作忙”“压力大”等等,其实只是借口,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价值天平”早已失衡。而这,是身份、地位、财富之类的东西难以弥补的,甚至想弥补都没机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一种幸福叫“博士陪父母扫大街”。从2011年到现在,在嘉兴街头,在每个暑假,都有一个小伙子帮父母扫大街。这是多么暖心的一幕!当他无意中被推到前台,请不要拿世俗的眼光争议“博士生替父母扫街”好不好、行不行,有什么可争议的?这是一幅温暖的人间画面,需要用“初心”来品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