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游客卧底式打假,旅游不看风景,只收集旅行社违规证据,事后向旅游部门投诉拿赔偿……近期,沈阳出现了一批“打假游人”,有旅行社认为,“打假游人”以获利为目的,涉嫌敲诈。而一些游客则点赞,认为“打假游人”熟悉旅游法律法规,不仅帮吃了苦头的游客出头,还能对旅行社形成有效的监督。(8月24日新华社) 职业打假人早已为国人熟知,他们知假买假,活跃于社会的各个消费领域。但职业打假人进入了旅游市场,衍生出“打假游人”,这倒是一个新现象。因为诸如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的国内旅游市场乱象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还较为严重,由此衍生出“打假游人”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而从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角度来看,“打假游人”的出现,更能起到“啄木鸟”的作用。这些“打假游人”即使是出于自身利益去进行“卧底式打假”,但通过他们职业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打假,能够对旅行社形成有力震慑,能够起到净化旅游市场的良性作用。而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打假游人”的打假,顺藤摸瓜,查处违法违规的旅游业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 “打假游人”成了旅行社等旅游从业单位的克星,这让后者感到恐慌,有旅行社质疑“打假游人”的动机,认为涉嫌敲诈。其实,只要“打假游人”严格依照法律打假,其正当的赔偿诉求就应受到法律保护。一些存在欺客宰客等违规现象的旅行社对此表现出了恐慌,更加反证了“打假游人”所起到的正向作用。 “打假游人”的出现既是旅游市场乱象这一“有缝的蛋”招引的,也反证了亟待整治的旅游市场乱象。“打假游人”的出现又是一种积极现象,有望产生“鲶鱼效应”,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让人有所期望。更希望“打假游人”带动更多普遍游客加入维权队伍,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主动维权、敢于维权,每一位游客都成为潜在的“打假游人”,旅游业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才不敢肆意欺客宰客,不敢罔顾游客权益。当然,还应该畅通游客维权通道,降低游客维权成本,这才能鼓励更多游客加入“打假游人”的队伍。 而要想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要推进旅游经济模式转型,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