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乘坐地铁2号线。(资料图片) 记者 刘波 摄 |
2013年9月,宁波市民第一次用上了公共自行车;2014年,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宁波进入地铁时代;2015年,轨道交通2号线与铁路宁波站枢纽全面投用,宁波的立体交通雏形已现;常规公交线网不断拓展,出租车、网约车转型升级……近年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宁波也历史性地构筑了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和出租车“四车一体”的公共交通发展新局面。 我的获得感 “轨道交通+自行车”上班 生活品质提升不少 浙江赛创未来投资管理公司 杨江 杨江住在海曙古林,就职公司位于高新区,一个来回近70公里。当初选择这份工作时,他的妻子和亲朋好友都觉得,如果是开私家车上下班,再考虑到拥堵等因素,不仅耗费时间,油费也是一大笔开支。 事实上,杨江最初也是开车上班,感受很深刻:上下班正值早晚高峰期,单程差不多要1个半小时,按照综合油耗每公里0.8元计算,一天光油钱就要近60元,按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一个月的油费要1300元,一年算下来,光是花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油费就要1.5万元左右。 3年前,宁波轨道交通的开通改变了杨江的上班路。如今,杨江的上班路变成了这样:首先到2号线栎社国际机场站坐地铁,在鼓楼站换乘1号线到福庆北路站下车,然后乘坐29路公交车,坐4站到公司,或者骑上一辆公共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大约10分钟就能到公司,而且通过手机支付,全程就能畅通无阻。 地铁单程6元,使用手机或市民卡还能享受折扣——通过公交出行的方式,这条辛苦的上班路在途时间不仅大幅减少,而且花费也仅是自己开车的一个零头,光是油费一年就能省下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拥堵等各种突发状况。 “我觉得骑自行车真是不错的选择。”杨江说,平日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上下班路上骑一段路的单车,不仅更低碳,还能出出汗锻炼下身体,而且一边骑行一边还能在路上欣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觉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都提高了不少。 一组数据 2020年前后,将形成约200公里轨道交通格局 近年来,宁波公共交通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13年之前,宁波仅有常规公交和传统出租车。2013年9月,宁波开通公共自行车,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通公共自行车站点1281个,投入公共自行车3.66万辆,平均每天有9.78万人次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累计租用量已突破1.2亿人次。统计显示,宁波市民平均每次租用自行车的时间为18分钟,按照每小时12公里的骑行速度计算,每人次的平均骑行里程为3.6公里。截至去年年底,宁波公共自行车行驶里程已达3.6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9000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6000吨, 2014年,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2015年,2号线开通,与1号线一期共同形成横贯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十字”骨架,宁波城市交通步入立体化时代。目前,宁波轨道交通线网日均客流量超过30万人次,已累计运送乘客超过2亿人次。 目前, 3号线一期、4号线、2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和奉化至宁波城际铁路,正在快速推进。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形成约2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进一步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骨干作用。 在今年的全市公共交通客运工作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提到,今年宁波将继续完善轨道与其他公交出行方式换乘接驳体系,如果实现轨道与公交优惠换乘,市民选择“轨道+公交”出行将更为便捷。到“十三五”末,市区(不含奉化区)公交线网运营里程力争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而随着共享出行概念爆发,如今在宁波,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也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同时,传统出租车也在加速转型。 部门之言 公交组合渐成市民出行首选 宁波市交通运输委主任 张世方 公共交通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它是体现城市文明的窗口,更是展示城市魅力的名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支撑城市治堵和生态建设”总体思路的指引下,宁波成功申报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结束了无轨道交通、无公共自行车的历史,历史性地构筑了“公交开路、轨道铺路、自行车上路、出租车拓路”的“四车一体”大公交格局和城乡统筹的公交一体化体系,打造了宁波城市一道绿色的风景线,公共交通组合出行也日渐成为市民出行首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标准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全身心投入城市交通治堵,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开创“名城名都”建设新局面,在服务民生和支撑城市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余明霞 方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