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1969年生,供职于奉化区文联。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民协会员,文学作品见于《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学港》等。2015年编写《中国弥勒文化之乡》创建材料、《蒋家池头村志》,获宁波市方志类评比三等奖。2016年编写《中国桃文化之乡》创建材料、第二轮《奉化市志》方言卷、《奉化民俗》方言卷和民间故事卷。2017年,编写《全国古村落立档调查》之《岩头》《苕霅》。 信用社里有个书痴 出生于奉化尚桥茶场的陈峰,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听父辈们猜谜语、唱歌谣、讲大道,那些徜徉在饭桌上的民间文学,是她童年时代最早的文学启蒙。 她的第一个单位是在乡级信用社。单位掩映在葱郁的绿树之间,碎米一样的花,香气飘到很远很远。 白天,高高的柜台,算盘声、点钞声汇成一首动听的乐曲。晚上,是她最惬意的时候,年轻的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读书。 单位附近的租书屋里有《德伯家的苔丝》《十日谈》《左拉》《战争与和平》。一旁的废旧品收购站里,可以淘到半新不旧的书——《林海雪原》《第二次握手》《苦菜花》,还能读到王朔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在那段青春岁月里,她像极了一条鱼,书是她的诱饵,哪里有书香,她就往哪里游,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看书多了,手就痒了,有时会写一点文字。写着写着,又希望能变成铅字。她的散文处女作《不系之舟》,发表在《钱江晚报》的副刊上,从此,她便踏上了文学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民间文化的探寻 她在信用社工作了二十年,这二十年的业余时间里,她写一些散文,或是一些文化考古的文章。 2010年,在奉化文艺圈小有名气的她,被招进奉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那里,她接触到卷帙浩繁的地方史志书籍。因为工作的关系,她经常探访村里的老人,她发现很多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正在慢慢凋零,甚至失传。 有一次,一位老人在聊天的时候跟她说起一个谜语:“风吹山头动,水浸石板烂。”“这是一个谜语对课。风吹山头动,说的是松毛。水浸石板烂,说的是湖瓢。”老人说。陈峰问老人,湖瓢是什么?老人说,湖瓢就是青苔。 陈峰一脸茫然,似懂非懂,地方文化也有代沟,很多东西快要消失殆尽了。还有很多谜底已经消失了,遍寻不到。她曾寻访乡村的老人,问他们是否知道“竹夫人”和“酒吸”。 老人们说年轻的时候看到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了。竹夫人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可拥抱,可搁脚,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是清凉解暑之物。酒吸,则是引酒用的器具,现在根本不会有人用那种东西引酒了。 就这样,几年的时间里,她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听老人们讲述一则则谜语、一首首歌谣和一个个故事。老百姓口中的谜语、歌谣、地名故事等,保持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蕴藏着人性的斑斓,闪耀着智慧和理想之光。这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更是奉化人民乃至宁波人民的智慧结晶。她意识到抢救这些瑰宝刻不容缓,她有责任用文字去传承与保护。 于是她沉下心来花了很多时间编撰出这套《奉化民间文艺》谜语卷、歌谣卷、地名故事卷。她编撰的这本书是在《中国民间文学三集成·奉化市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几年来对民间文化的搜集与整理。 在编撰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她,比如,同样一个谜底有多种谜面,或者同一个地方有几种传说,是共存还是选择其一?她最终选择了共存。如果只选其一,被摒弃的那一个有可能面临永久性的失传。 还有一个问题是方言的选择。在奉化,方言有好几个片区,发音各不相同,但是如果统一成普通话,当地独有的谜语和歌谣便失去了韵味。 “所以书中的方言不是很准确,我只能按照自己家乡的发音来表述,请各位读者包涵。”陈峰说。 猜不出的谜语 陈峰说,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时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是人们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和美好情怀。 歌谣大多短小诙谐,蕴藏着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幽默与丰富的想象力。比如一首《矮姑娘》:“矮姑娘,大树底下乘风凉,天空飞来大麻将,骨得拖起矮姑娘,一拖拖到太平洋。矮姑娘变成大姑娘,大姑娘脚穿一双鞋,前头好造飞机场,中间好造篮球场,后头还有戏文场。碰着天气交关冷,冰会结嘞石骨硬,大姑娘鼻头拖出一丈长,东洋人抬去当栋梁,造起房子蛮像样。鬼子扑拢搓麻将,东方发白开太阳,红猛日头火一样,一根栋梁化成水,断掉栋梁嘭声响,哈哈哈,压煞一班矮东洋。” 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歌谣,是几代人孩童时代的记忆,许多人都是听着这些歌谣慢慢进入梦乡,慢慢长大的。比如《打麦歌》:“一箩麦,两箩麦,三箩打大麦,四箩打小麦。噼噼啪,噼噼啪,打完小麦打小麦。” 陈峰说,地名故事往往蕴含着一个地方的风俗传说,比如奉化千人塘这个地方,就得名于一个传说。 相传原来奉化县有个县令,贪污受贿,贪得无厌,上头拨下来的救灾款,他中饱私囊。但他有个烦恼,就是快到不惑之年,仍然没有儿子。布袋和尚知道这件事后,化身为送子观音,托梦给他,告诉他如果想要儿子,就要为百姓做实事。妙林十八村塘堤已经损坏,一到夏季必遭洪水袭击,只有官府出钱修复塘堤,他才能得子。县令大喜过望,问何时才能去送钱。送子观音说,后天晚上去妙林十八村察看,有成千人在那儿填塘,到时候就可以送钱修复塘堤。几经周折后,这位县令终于改邪归正,也得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后来,人们把奉化长汀村外那段县江称为千人塘。 陈峰说,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另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民间智慧的短小作品,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寄托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有意思的是,在寻访过程中,陈峰遇到一个老人。他跟她讲了一个奇怪的谜语,这个谜语困扰了他一生,他至今都没有猜出谜底。 “十二月三十,月亮贼亮,梅花园挨进,沙沙响,拔瞎眼看见,拔聋子听到,拐脚去追,拔蛇手捉着。”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