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城宝峰书院旧址有一块“宝峰琐翠”碑

它是民国时期书法家钱罕题写的 曾经辉煌的宝峰书院有没有一个学生叫罗贯中?

宝峰书院旧址上的护龙禅寺建筑

    昨天,记者在江北区慈城镇大宝山麓的护龙禅寺东侧约150米处,见到一块由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钱罕题写的“宝峰琐翠”碑。

    这块碑高约2.2米,宽约0.7米,通体呈青霭色。据我市文史工作者考证,它与慈城历史上三大书院之一的宝峰书院相关,它所在的位置,就是宝峰书院旧址。此碑为宝峰书院曾经的辉煌提供了佐证。

    1 “宝峰琐翠”今成古镇瑰宝

    钱罕于1929年题写了“宝峰琐翠”碑。据《宁波市志》记载,钱罕(1882-1950),慈溪(今慈城)人,上海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肄业,师从同邑梅调鼎,尤工行书、魏体、擘窠榜书。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称其“生平涉笔碑志文字大小凡百余石,每石皆有特色,古今书家殆无第二手”。

    钱罕为何要题写“宝峰琐翠”碑?据护龙禅寺住持源湘及我市文史工作者徐建成、戴松岳、金基楷等考证,这与慈城历史上三大书院之一的宝峰书院相关(其他两个为德润书院、慈湖书院)。

    元朝的时候,慈城出了心学家赵偕(约1294-1366),字子永,人称“宝峰先生”。他不仕元朝,隐于慈城大宝山之麓,讲道山中,创办宝峰书院,招来许多有识之士。

    宝峰书院因年久失修,至明代倾废。万历十七年,宁波府同知龙德孚公改建宝峰庵,前供大士,后仍为书院。到明末清初,宝峰书院又演化成护龙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护龙寺在大宝山英吉利之战中焚毁。民国初,秦氏后裔秦润卿夫人俞氏捐资重修,前亭后楼,中建大殿。著名书法家钱罕为此题写“宝峰琐翠”碑,勒石以记。抗日战争期间,护龙寺屡次遭日机轰炸毁坏,而宝峰书院旧址的“宝峰琐翠”碑幸存未遭破坏,如今成了慈城古镇一大瑰宝。

    2 宝峰书院培育出罗贯中?

    慈城,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培育出了许多经世饱学之士。三四十年前,有学者提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曾拜师受业于慈城宝峰书院。

    罗贯中,名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三国演义》的研究者在研究《赵宝峰文集》时,对赵宝峰一个名叫“罗本”的学生与宝峰书院的关系提出过学术观点,只是当时没引起外界重视。

    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王利器(1911-1998)是最早提出罗贯中拜师受业于慈城宝峰书院之说的权威学者。他在《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2期发表过《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文,明确提出罗贯中就是赵宝峰的学生罗本。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师周楞伽也在《文学遗产》1981年第4期发表《小说札记·罗贯中的生卒年新证》,1986年发表《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周楞伽考证指出,罗本原籍东原,后移家浙江慈溪。罗本并不是字贯中,而是字彦直,贯中乃是他作杂剧和小说时所用的别号,相当于今人的笔名。罗本还有一个哥哥罗拱,字彦威,早已拜赵宝峰为师,研究理学,所以,“罗本由原籍东原到慈溪来投奔他的哥哥,赵宝峰推屋乌之爱,也收罗本为门人。他兄弟是因师父赵宝峰隐居慈溪大宝山之麓,所以也寄籍慈溪,以便时相亲近的。”

    我市文史工作者戴松岳提出,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把在宝峰书院求学期间了解到的慈城阚泽的事迹,写入《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四十七回中。赤壁之战中最关键的部署是黄盖诈降,在《三国演义》中,送降书给曹操的信使就是吴国谋士阚泽,而《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到阚泽在赤壁之战中送信之事,可见这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罗贯中此举与他在慈城宝峰书院生活过有关。另外,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以及他和施耐庵合写的《水浒传》中,有许多慈城方言,融进了江南宁波风俗图画,并直接将同窗好友慈溪县尹陈麟(文昭)作为原型,塑造成正面人物形象,写入《水浒传》二十七回书中。

    不过,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1934-2011)对“罗贯中为赵宝峰门人”的观点提出过怀疑。他在《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答周楞伽同志》(载《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安知这个罗本不是跟罗贯中同姓名的另一个人?这位赵宝峰先生是个理学家,并非一般的塾师。罗本若非服膺理学,是不会师事赵宝峰的。而罗贯中则大写通俗小说和杂剧,‘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又对曹操有所肯定,这都是跟理学家异趣的。因此,赵宝峰的学生罗本是否即罗贯中,还是一个问题。”

    三四十年前,专家学者在论证慈城宝峰书院培育罗贯中之说时,都还没发现或提到“宝峰琐翠”碑。如今,这碑的存在,佐证了宝峰书院在历史上的辉煌,它能否为罗贯中曾在此就学之说提供新的史料证据?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3 立碑点就是宝峰书院旧址

    据护龙禅寺住持源湘介绍,近五年来他多次查阅不同年代版本的《慈溪县志》《宁波市志》,并向慈城当地年长者询问,可以断定当年大宝山麓的宝峰书院旧址大约在今天的护龙禅寺东侧约150米处,即钱罕题写“宝峰琐翠”碑的立碑点。

    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会专业人士表示,浙东大地书院文化浓厚,自唐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千余年,为中国教育、文化、历史、哲学等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诞生了以“庆历五先生”、王阳明、 黄宗羲为代表的众多学术大家,所形成的浙东学术文化至今在海内外仍有深远影响。

    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钱茂伟认为,文化是传承的,也会嬗变,不断吐故纳新。宝峰书院曾经培育过一批经世饱学之士,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只是往事。宁波的传统文化就在当代宁波人身边。

    记者 陈旭钦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