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是拼音惹的祸

    □方名列

    电脑打字,一般用拼音居多,记者们亦是如此,但拼音最大的缺点是容易把字词搅混,所谓“音同字不同”,其词义更是大相径庭,今儿不妨略举几例。

    (1)《靠“钻劲”,治“疑难杂症”》,报道说的是某企业为美国某物流机器人研制20余种齿轮,说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他们的速度比人类快很多。(2)《低保户爱心捐款暖人心》,说的是一肢体残疾的人献爱心,委托她的母亲将慈善款送到社区慈善站。最后写道:虽然钱不多,一份心意,可缓解困难家庭的燃煤之急。(3)《绿色小村荷花飘香》,说的是某小村卫生面貌大变,专门有保洁员清理垃积。(4)《克服麻痹思想,做好临战准备》,说的是“鲇鱼”台风来临,全省召开紧急会议,台风将给带来雨晴、汛情和灾情。(5)《小微企业发力上升规模》,说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船小好掉头”。(6)图片新闻《文化走亲》,说的是本省某县一支40余人团队来文化走亲,古典舞、民间绝活、男生独唱等节目非富多彩。(7)《跨越大半个中国来找“你”》说的是有位64岁的长沙“老男孩”,骑自行车跨越13个省市,第一次来到祖籍故土,走进奶奶口中常说的“庄市祠堂”。(8)《选民排摸有条不紊》,讲到某社区为选举人大代表,300多名楼长齐出动,结合互联网、微信、短信,一个没拉,全方位告知社区里的居民。(9)《媒体走进台企》,台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信息化软硬件架构和云数据库,说是能广泛收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声音、电流等数据。(10)《快餐店煤气泄露起火,消防官兵成功处置》,中写道:某开餐店煤气泄露,经过一个小时的扑救,大伙被彻底扑灭。

    各位看官,上述这段文字,可能有点枯燥,但您看到其中的错误了吗?其实,(1)中,机器人应该用“它们”,而非“他们”。在(2)中,居然有“燃煤之急”这个词,是记者粗心点错,应为“燃眉之急”。(3),“垃积”应为“垃圾”,对于这个错误,我好奇,试着拼音打字,跳出来的只有“辣鸡”“腊鸡”,可始终打不出“垃积”两字,不知“埋雷者”是如何操作的。(4),“雨晴”应为“雨情”。(5)“船小好掉头”乃“船小好调头”之误。对于(6),一遍看下来,没错,交给编辑后,须臾,编辑自言自语说,“男生独唱”,有这个说法吗?哎,不对啊,团队中都是成年人,何来男生?忽而,编辑一拍案说,她知道了,正确的应该是“男声独唱”。在(7)中,感觉不对,庄市是一个地名,怎么能做祠堂名呢?先在“庄市祠堂”下打了个“?”,继续看下去,到文末又出现了一处“庄氏祠堂”,哦,原来如此,问过记者,“庄氏祠堂”才是正确的。(8)中,“拉”应为“落”。对于(9),一遍校对下来,又回过头来,在“影响”处停住,心中纳闷,影响与声音、电流不是同一类的,有何相干?说与编辑,编辑略微思考,说“影响”实乃“音响”之误,始才大悟。(10)是条百多字的简讯,倒有三处错误,煤气应为“泄漏”,而非“泄露”,“开餐店”应为“快餐店”,最雷人的是把“大火”写成了“大伙”,如次日报登出,岂非要闹出天大笑话。

    记者在打字时,可能眼睛一瞟,手指潇洒地一敲键盘,就搞定了。虽说这些都是拼音惹的祸,但也是责任心不强所致,由衷我得出经验,在拼音特别容易混淆的字词中,得多看几遍,多咀嚼咀嚼,多问几个为什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