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伟) 记者昨天从2017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我市正突破常规、积极作为,抓紧谋划研究更多宁波独有的招才新政,力争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其中,对全职来甬工作的院士等顶尖人才,给予1亿元甚至上不封顶的资助,同时给予住房、保健等方面最优保障,对顶尖人才作为团队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且产业化项目放在宁波的人才项目,给予500万元及以上资助。 同时,我市还在研究开展“甬籍院士智力回归工程”,制定市县两级领导包干联系甬籍院士制度,定期开展走访对接,吸引甬籍院士把课题、项目、实验室、团队等放到宁波。 在人才平台的打造上,我市将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建设,研究制定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方案,大手笔引进国内外名校、名院、名所在宁波兴办高水平大学(校区),支持宁波大学创建“双一流”,加强“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工程”学科群建设,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同时,共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筹建宁波“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综合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合作办学、职业培训、政策研究,力争实现资源集聚和开放共享。 引进人才,更要服务好人才。为此,我市将制定高端人才特殊生活保障政策,对高端人才子女就读幼儿园、义务段学校不设限,全面开放优质教学资源,探索高端人才健康绿卡、医疗保险国际服务和结算制度,安排家庭医生。 制定专家服务办法,建立完善专家联系、慰问、奖励、出国(境)、疗休养、家庭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制度,优化专家工资、科研经费管理,为优秀专家开辟职称晋升和聘任绿色通道,推进专家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接下来还将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取消外语和计算机要求,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专技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全面打响独具特色、独具优势的宁波人才服务招牌。 新闻背景 目前我市人才总量已经达到了210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突破1万人,其中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分别达91人、241人,在甬就业创业的“国千”超180人。市“3315计划”已有138个高端团队和414名高端人才入选,直接引进了近16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向宁波集聚。 为了引进人才,我市出台过不少扶持政策。2015年8月,我市出台人才发展新政策25条,对高级以上人才给予15万-300万元安家补助,对创客人才、基础人才给予购房总额2%的购房补贴。 去年6月,我市又出台深化实施“3315计划”意见,明确提出在原有100万-2000万元引才资助基础上,给予最高1亿元顶尖人才资助、200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500万元企业发展扶持、400万元省“两创”配套资助、300万元上市补助、200万元人才成长奖励和50万元购房补贴,建立起企业发展、人才成长、资本对接、服务保障等持续扶持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