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女士的女儿鹿鹿最喜欢看《宁波晚报》上的小记者文章。记者 童程红 摄 |
“怎么你的孩子这么自觉,看书读报都不用大人说?”热心读者吴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女儿鹿鹿、儿子豹豹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书虫”,知识面广、思辩能力强,在同龄孩子中较突出,经常有家长向她讨教经验。 近日,本报面向社会征集“我陪孩子读晚报”系列故事,吴女士也将自己的做法和盘托出:家长玩手机,孩子就会迷上手机,家长看书读报,孩子也会迷上书报,家长做好表率,孩子自然不会跑偏,“我家最多的就是书报,特别是《宁波晚报》,陪伴了我们10多年,这也是一家人最喜爱的报纸。” 讲述人:吴女士 41岁 就职于某机关。 在我家,看电视、刷手机都是遭反对的。父母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孩子们不允许父母刷手机,看书读报才是常态。同时,我们给两个孩子定下每天的阅读任务,他们也会自觉完成。特别是女儿鹿鹿,上小学4年级了,课业负担重起来了,有时候作业完成已是晚上9点半了,但她睡前一定要读一会儿书报。有时为了躲避爸爸布置的课外作业,还会拿书报当挡箭牌,她爸只能笑着接受。 前两年,我发现,儿子豹豹可能年纪小,阅读习惯比较粗放。我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让他读报。我们你一段、我一段地读报,然后相互打分。久而久之,豹豹的阅读比之前认真多了。 孩子的阅读需要迁就也需要引导。我个人更希望孩子多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但孩子不喜欢,他们喜欢生动的、鲜活的、发生在身边的“草根”文学,看着一份晚报被相互传阅,我也就欣然接受了。另外,我认为,阅读不需要时尚,不需要跟风,传统的就是最好的。在我们家,最受欢迎的还是传统的、主流的书报。 也有不少家长问我,等孩子再大一点,会不会担心他们沉迷手机、电脑?对此,我有信心,因为,我们夫妻俩都爱读书看报,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他们知道书报里有个精彩无比的世界,而他们现在才接触冰山一角,好奇心、求知欲都大着呢。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如果父母每天玩手机或搓麻将,怎能指望孩子看书读报呢。我无论走在哪里,包里都会放一份报。如果在地铁上看完,我就把报刊留在地铁站;在医院看完就留在医院。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和我一样,体会到看书读报的快乐。 我爱人出差是会买各类书报,虽然我们风格不同,但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他们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在我们的带动下,他们也成了两个“小书虫”。 这几年,晚报几经改版,内容越来越精彩,我们不仅自己长期订阅,还给公公婆婆也订阅了,孩子看到晚报就觉得很亲。我想,晚报和我们一家人的缘份还会继续第二个、第三个十年。记者 童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