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喜迎十九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前后“党章学堂”有望和大家见面

让“第一部党章”回家 就是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回家

    昨天,记者从革命先烈张人亚(原名张静泉)的家乡北仑区霞浦街道了解到,以张人亚的生平、革命事迹和党章沿革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党章学堂”有望在国庆前后和大家见面。

    张人亚,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也是宁波籍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在他1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也最值得大家缅怀的,是他和父亲张爵谦将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藏在衣冠冢中,躲过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留存至今。

    经考证,张人亚和张爵谦保存的这本党章是唯一存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原始中文文本,是极其珍贵的档案文件,目前收藏在中央档案馆。

    9月12日,本报率先推出《第一部党章的“神秘守护人”是宁波人张人亚》的报道,随即启动“让党章守护者回家”为主题的活动,希望能够寻找到张人亚牺牲的具体地点和他的遗骸。

    报道一经推出,不仅得到张人亚的家乡北仑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江西《江南都市报》的鼎力相助,愿意和本报一起共同寻找张人亚牺牲地及其遗骸的下落。

    让人遗憾的是,两地媒体历经半个月的联合行动,并未能得到最圆满的结果,张人亚究竟在何地牺牲至今仍是个谜。但人们对张人亚及其守护“第一部党章”革命事迹的缅怀之情并未因此减弱半分,甚至还因这份遗憾而变得越发强烈。

    昨天上午,记者从北仑区霞浦街道了解到,一支“传承红色火种”小分队已经于昨天正式启程,前往中共一大遗址所在地上海以及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江西瑞金。

    “通过重走张人亚的革命之路,希望能够挖掘到更多关于张人亚的革命事迹,也希望能够切身感受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传承红色火种”小分队负责人、霞浦街道文化站站长贺霁表示。

    与此同时,以张人亚的生平、革命事迹和党章沿革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党章学堂”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中。霞浦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虞伟告诉记者,和张人亚故居不同,“党章学堂”建成后,将更为详尽地展示“党章沿革史”,为此,他们还将前往中共一大遗址,希望能够把当初张人亚和张爵谦藏在衣冠冢里的党的文件、刊物等复制回来,陈列在“党章学堂”,供大家参观、学习。

    “目前这些珍贵的文物都还在复制过程中。”虞伟表示,力争“党章学堂”能在国庆前后和公众见面。

    在所有的复制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第一部党章”。虞伟说,目前保存在中共一大遗址的也是复制品,原件则存放在中央档案馆。

    在北仑区党史办副主任贺海波看来,张人亚用生命保存下的“第一部党章”同样是其崇高革命精神的体现,将“第一部党章”的复制品“迎”回家,也是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回家,表达的是家乡后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本报将继续关注“让党章守护者”回家的后续进展。

    记者 石承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