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花果

    □陈武耀

    去菜场买菜,见一旁水果店门口摆着刚上市的无花果,惹得我口中生津,忍不住往口袋里摸钱。

    无花果,紫褐色的,长得有点像小洋葱,原产于西亚及地中海地区。记得中学的《世界地理》课本有“地中海物产”那一节,印象最深的便是无花果了。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特征,造就了这一带盛产此物。然听其名,让人好生奇怪:开花结果,本是一切果树生长的自然规律,怎么会有不开花的果子呢?事实上无花果会开花,只不过它的花是隐藏在果实的子房里,因此人们不易察觉。无花果还有好多别名,如奶浆果、树地瓜、明目果、隐花果、蜜果、文仙果等等。要我说,还是叫隐花果更确切些。隐花,将花隐藏起来,如同一位隐士隐居在不为人知的山野中,不是他不存在,而是人们难以找到他。无花果便是这样,当果子刚露端倪时,花已脱落,所以不是它不曾开花,而是它的行事低调不喜张扬,让人们误解了它。这一误解,从此便将错就错,一错到底。

    其实,我吃无花果的历史并不短。十来岁的时候,每逢放暑假,总喜欢随母亲去潘火泗港的大舅家住上十天半月,因为大舅的院子里栽着一棵碗口般粗的无花果树。暑假期间正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这对我颇有诱惑力。呆在大舅家,每天他会摘几个给我尝尝,轻轻掰开,咬上一口,味微甜糯软略带涩,如柿而无核,令人回味无穷。有时我干脆自己爬上树去摘,那时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水果了。待回去时,难免有点依依不舍,其实就是忘不了那无花果的美味,而大舅也总会多摘些果子让我带回家解馋。后来表哥要成家,房子不够大,就利用院子的空地,无奈之下砍掉了那棵无花果树,事后我竟难过了好一阵子。从那以后我再没吃到过大舅家自产的无花果,也不曾在别的什么地方见到过无花果。

    无花果成为水果店的新宠,是近几年的事。这让我有了一种久别重逢之感,每每买几个尝尝,但总觉得似乎少了小时候的那种味。也难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什么都香,不像现在,一年四季什么水果都有,想吃一般都消费得起。但无花果是一种小众水果,夏秋季采收,也不易储存,不像苹果香蕉几乎四季常有,所以想解馋还得把握时机。

    现在的人吃水果讲究营养,卖水果的也常以此作为卖点,向过往人等吆喝,令人驻足。确实无花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的果实富含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既可鲜食,又可干食,也可药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无花果味甘平,无毒,主开胃、止泻痢、治五痔、咽喉痛。”其实,无花果除了果实,其叶片、枝干也均可入中药材,可见全身都是宝。而干食,按李时珍的制法是“采以盐渍,压实令扁,晒干充果食”,那是土法炮制,就是将无花果撒上适量的盐,然后压扁,再日晒待干后即可充食,该是别有一番风味。

    而趁着新鲜无花果上市,把它们加工成果汁、果酱之类储存起来,也是吃货们所喜爱的一种吃法。我想,当年大舅肯定不会有这份心思,他心里装的惟有种好属于自家的那几亩口粮田,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如同整天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的人,哪有闲心去莳弄花草豢养宠物?大舅为人忠厚勤劳,性格也好,话不多,只知道埋头干活,是个实在人。就像无花果,把美留在心里,从不炫耀自己,也不求别人的瞩目,默默奉献,只为硕果累累的那一天。

    大舅在15年前故去,整个村庄也早已变成了工业区,从此无迹可寻。但当年大舅家的那棵无花果树却一直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那无花果特有的香味至今挥之不去,成为我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