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晚,宁波市青年越剧社团折子戏专场来到海曙区石碶街道新区社区。 记者 崔引 摄 |
昨晚,海曙区石碶街道新区社区雅戈尔·壹号花苑售楼处边上的一块空地热闹非凡。宁波市青少年宫青年越剧社团的青年演员为大家带来了经典越剧折子戏表演,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现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外地观众想带越剧回老家 昨天在现场,记者发现除了越剧粉丝群最多的中老年外,青少年观众也有不少。 在节目的间隙,主持人来发到观众席找热心观众来演唱一段越剧。一名中年妇女毫不怯场地站起来,唱起了《我家有个小九妹》。优美的声音、娴熟的演唱技巧赢得现场一片掌声。“我从小就喜欢听越剧,我还是一名越剧票友,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没事的时候,我在家里也是听越剧、唱越剧。”家住陈江岸村的陈孟芬说。陈孟芬今年48岁,三四年前还和几名越剧发烧友组建过业余越剧表演团队,一年前才离开这支队伍。 现场年纪最大的观众当属94岁的陈瑞生。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老爸身体还不错,喜欢听越剧。只要听说哪里搭起戏台了,他多远都会跑去听。” 由妈妈带来的陈媛媛小朋友可能是现场年龄最小的观众。3岁的她奶声奶气地对记者说,她也喜欢越剧。“外婆爱听越剧,妈妈偶尔会陪着外婆去听。今天外婆感冒了,没能过来亲眼看看,所以派我来给她看,回去还要学给她听。” “河南也有当地的戏曲,比如河南梆子。但我第一次听了越剧后,就被这种优美的语言和唱腔迷住了。”河南人陈女士说,她手机上就下载了不少越剧各种流派“大佬”们唱的经典片段,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边听边唱。 “听说到这个青年越剧社团学习是免费的,我也想去学,以后学成了就可以上台为大家表演了。”陈小姐说,她还打算以后回河南,在那里办一个越剧学习班,把越剧带到自己的家乡去。 业余演员带来高雅享受 昨天的这台越剧经典折子戏专场,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旗下的宁波晚报和市青少年宫主办,承办及赞助单位是雅戈尔置业控股有限公司。为大家进行表演的宁波市青年越剧社团,是由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协会、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宁波市青少年宫联合组建的公益性团队。也就是说,为大家表演的都不是专业演员。 市青少年宫主任潘建亮介绍,青年越剧社团由宁波市青少年宫的国家二级演员郭爱芳担任执行团长兼主教老师,特邀聘请宁波市演艺集团的裴云雁、徐薇薇两名专业老师,每周一次对团员进行授课和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在青年越剧社团学习是免费的。青年越剧社团的团员来自全市各行各业,都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成立以来,在几名老师规范有序的安排指导下,通过团员们刻苦努力的训练,综合艺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对于这些团员,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学成后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回报给社会。”潘建亮说。 青年越剧社团其实和都市报系很有渊源。前几年,社团精心编排了多部折子戏,参加了都市报系旗下东南商报与市演艺集团联合发起的“东南商报戏迷联谊会”折子戏大展演。 “每年我们都要安排四五场这样的戏曲到乡镇、街道,剧种主要以越剧为主。”潘建亮说,这次是他们今年第三场送折子戏下乡。 据介绍,市青少年宫本月还将把流动少年宫带到北仑的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采访中,潘建亮也对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雅戈尔置业控股有限公司表示了感谢。“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来扶持艺术进社区活动,特别是让农村青少年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文化大餐。” 社区期待更多文艺活动 一见到记者,石碶街道新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徐惠良就诉起苦来:“200张票远远不够,很多居民都对我们有意见了。” 徐惠良介绍,新区社区有北路一村、北路三村、枫景公寓、菜场住宅、洛兹品阁、广场墙门等组成,现有在册户数近2000户,在册人口近5000人,流动人口2000余人。这次活动,主办单位在新区社区张贴了海报,并派发了门票。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居民参加活动的热情非常高,200张门票一天内就被抢光了。 “我们每年一般举办两场大型文艺活动,一场在端午节前,一场在国庆前。”徐惠良说,社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的次数不多,主要是受场地的限制。每次举办大型文艺活动,他们都是到华润万家超市门口的广场;每次电影进社区,只能安排在社区的小公园,非常逼仄。这次越剧折子戏专场,他们也只好安排在附近售楼处边上的一块空地。 徐惠良希望邀请规划方面的专家,到他们社区看一看,找个合适的地方建活动场所,以便更多的文艺活动能进入他们社区。记者 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