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莉萍:一部戏,一本书

    人物名片:

    陈莉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师从金采风,曾获浙江省优秀小百花奖、宁波市第六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在越剧原创剧《李清照》及《盘夫索夫》《碧玉簪》《秦香莲》《汉文皇后》等传统剧目中担任主演。近日,她被评为第14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浙江省公益形象大使。

    秀丽的脸庞,高挑的身材,端庄娴静的气质,这是戏迷和朋友们眼中的陈莉萍。看到她,大家会想起李秀英、崔莺莺等大家闺秀,当然,印象尤深的是去年年底,她在宁波逸夫剧院主演越剧人文大戏《李清照》。剧中,暮年的李清照穷困潦倒,到了连酒都要赊的地步。虽步履踉跄,神情落寞,但是眉宇间仍是一种高贵和秀雅,举手投足间仍有一种胸怀家国的气概。在《声声慢》的吟唱声中,戏缓缓落幕,掌声雷动,陈莉萍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文人戏一般都偏冷,但是大家坐住了,而且都被深深打动了!

    1

    名段缔结的师生缘

    出道以来,陈莉萍演的大都是传统戏。她是幸运的,1990年,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受邀来宁波市文艺进修学校,副校长虞秀玲把还是学生的陈莉萍介绍给了她。在虞秀玲的授意下,陈莉萍当即唱了一段当时正在选修的金派名段《盘夫索夫》中的“官人好比天上月”,雏凤音清,且落落大方。金采风一眼相中,从此,陈莉萍便受到这位流派创始人的关注。在校三年期间,她十分刻苦,每学期的考试都名列前茅。1992年,她以全校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了市小百花越剧团。次年,她就成为金采风的入室弟子。从1993年到1997年,在老师的亲授下,她先后排演了“金派”代表名剧《盘夫索夫》《碧玉簪》《玉蜻蜓》《彩楼记》《汉文皇后》《西厢记》以及剧团新编剧目《秦香莲》等全本传统大戏。老师几乎把自己累积了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口传身授给她。很快,她脱颖而出,在省市的一些汇演中得奖。2007年,她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饰演配角尤二姐。全面的技能、真挚的表演,使她在第十届浙江省戏剧节上获得优秀表演奖。

    2009年,在金采风80岁舞台艺术专场中,她被老师指定演“三盖衣”。当时,忙中出错,戏马上要开始了,而“三盖衣”中那最重要的道具衣服不见了,大家都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中,道具师就拿了一件老旦穿的对披顶上。这衣服要比原先那件宽大得多。陈莉萍只好一边调整动作,一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慢慢进入状态。当她踩着密集的足尖踮步向着男主人公盖衣而去,全场雷动。事后,老师表扬她,如果没下过一番苦工夫,是很难做到临危不惧的。

    2

    诗词种下的戏曲缘

    25年前,陈莉萍刚分配到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剧团旁的菜场边上有个小书店,在那里她买到一本古诗词。当读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那种凄惨、清冷、愁苦的基调在她心中萦纡不去,“李清照”的名字深深地烙印在她脑海里。后来,她又读了李清照其他的诗词,反复吟诵,清芬满口。她有了一个愿望:有生之年,一定要在舞台上塑造李清照的形象。

    2016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越剧《李清照》是一个原创剧目,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剧。这是一个戏品很高的戏,李清照又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女性文人形象。国破家亡,原本在闺阁中浅斟低唱的她,是怎样坚毅执着地维护自身的尊严,词风转而为豪迈、大气包举。演员没有一定的诗书内涵是演不了的。而且,从少女时候演到暮年,跨度很大,行当横跨花旦、青衣、老旦。文人戏一般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演员在表演中一定要走内心,才能推动剧情,感染观众。无怪乎老师金采风都反对:“难度太大了”。但陈莉萍却非常“执拗”,最后老师说:“你那么有兴趣,那就成功了一半。”

    为了这个角色,陈莉萍“义无反顾”精心准备3年,拼了1年。她细细观摩各剧种中李清照的艺术形象,为了显现人物的那种文人气,平时喜爱文学的她再次深入阅读李清照的诗词,此外也读了大量宋词。因为京剧版本中有李清照书写的情节,为此,她特意买来毛笔,在网上下载了《声声慢》的各种书体,每天花几个小时练字,最后还向女书法家徐霞讨教。因为剧中好几处有诗词吟诵,她专门听濮存昕等名家的朗诵。虽然越剧念白不同于普通话朗诵,但是,她所要感受的是那种情怀,那种声音中传递的气质。最后,越剧版虽然没有书写的情节,但是,整整一年沉浸于翰墨书香中的她一亮相就让人感觉气度不凡。戏中,她用了三种唱法,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她用金派唱,婉约秀丽,刚柔相济。暮年时,用袁派唱,沉郁苍劲,平实稳健。有些地方则用琴歌,为了那种高古清远的韵味。看她扮演的暮年时的李清照,是老旦,但又用小生的念白、老生的台步,充满张力,于落拓中呈现出坚毅和果敢。

    有网友评论“看过傅全香、陶琪等好几个版本的李清照。傅老胜在气势,陶琪的表演可圈可点,而陈莉萍演出了那种骨子里的秀雅”。

    3

    偶遇促成的《红袖添香》

    在成功演绎“李清照”这个原创角色的同时,陈莉萍的散文集《红袖添香》也付梓出版。

    “看戏前,在剧场外面买了一本主演陈莉萍的散文集《红袖添香》,略略一翻,也觉得十分好,想来主演也是个十分有才情的,惺惺相惜于选择李清照这一个角色,希望更深入浅出地来体现更好的人物”,青年学者、剧作家周东旭在剧评中写道。

    陈莉萍爱读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说起散文结集而成的缘由,陈莉萍说,是因为一次偶遇。一日,她下乡踏青,无意中踏入一花农的花圃,同为惜花人,他乡遇知音,两人竟有说不完的话题。临走,老农送她一棵观赏桃花苗,还相约来年再参观。她回家后,兴冲冲将花苗装盆、培土,想起老农那黝黑的满是“沟壑”的脸,想起他爽朗、温暖的话语,不禁感慨。于是,被朋友贬为“老土”“落伍者”的她也开起微博来,写下了这一段偶遇。从此,往事的回忆、生活中的感触全都记录在微博上,一发不可收拾。“开博后思考多了,居然也敢铺纸落笔撰写文字了,更加懂得与人分享了,也更加愿意去发现、捕捉生活美好的一面了。于是,就有了《红袖添香》”。

    舞台上,陈莉萍力求将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包围她的是鲜花、掌声、灯光。幕后,她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她不喜应酬,不喜在公众场合露面,除了有几次好友盛情相邀,实在推诿不过。她喜欢宅在家里,把家布置得清新、典雅,然后就是读书、莳弄花草、玩赏玉石。她喜欢读散文,鲁迅、臧克家、沈从文、龙应台、村上春树的散文,各种风格的都读。难怪,在写故乡、亲友及一些生活小事时,她的笔触是那么细腻温润。而在一些随笔杂感中,却针砭时弊,直抒胸臆,不见半点脂粉气。

    “作为戏曲演员,夏练三伏冬三九。而转身为文学作者,其所要付出的,也是难以想象的。有此成绩,当可以想见其为人。其学习钻研之精神,深可为戏曲演员树榜样。其跨行作业之勇气,又可多予后来者以启迪。”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陶铁斧在序中这样说。戏更好,文更美,大概是师友和戏迷们对陈莉萍的一致祝愿了。

    □赵淑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