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均收入从3600元到2.3万元

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养成

鲍英钱(右)在和村民拉家常。

    名片

    鲍英钱,男,1991年11月入党,现任象山县泗洲头镇党委委员、墩岙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省劳动模范、省“千名好书记”、宁波市“金雁奖”、市党代表、市优秀村支部书记、县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惠民好书记、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20余项荣誉称号。

    寄语

    人活一辈子,不能总想着自己,要多为老百姓谋幸福,多想一些招,多做一些事。希望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全面推广铺开,让村庄更美、农民更富、社会更加和谐。

    第一个跳进水库清淤

    50岁的鲍英钱当过兵,做过镇里的联防队员。因为做事公平公正,让村民服气,1996年,他被村民们推选做了村主任。当年,他就从镇里争取资金,建造了一条长达3000米的渠道,极大地改善了村里农田灌溉的落后困境。

    两年后,鲍英钱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当时已经在广东买好机器,本来想自己去创业的,“但仔细想想,自己是党员,不能总想着自己,就又回到了村里。”

    鲍英钱告诉记者,当时,半山腰的白刀砍水库淤泥很多,水库容量很小,村民的自来水供应严重不足,他就发动村里的党员和村民清淤。当时是12月份,天气寒冷,淤泥上已经结起了一层薄冰,如果不将冰捣碎,将淤泥搅拌起来,他借来的吸泥泵由于电力不足,就只能吸取表层的水,无法把淤泥抽吸上来。

    “是党员的,就跟我下去。”他喊了这么一句,就第一个跳进水库,将冰冷的淤泥搅动起来。现场的党员也纷纷跳进淤泥里,其他村民见状也都跳了下去。人多力量大,水库里的淤泥终于清理干净了,村民们不再为家里的饮用水发愁了。

    就这样,鲍英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从前一年的“8·18”台风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大家重拾信心过好日子。“我始终认为村民是好样的,只要给他们办实事,他们就会听村干部的,大家就能团结一心做更多的事。”鲍英钱说。

    穷山沟变成小康村

    墩岙村地处泗洲头镇最南端,以前是个穷山沟,人均年收入只有3600元。因为村里穷,没人愿意嫁过来,三分之一的村民娶不到媳妇。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鲍英钱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改变村子的现状,帮村民脱贫致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墩岙村有山又有水,这些都是资源,只是以前没有发挥出效应。”鲍英钱说,当时村里有600亩盐海地,承包给村民种植棉花、蔬菜、水果等,根本没有多少收益。他敏锐地看到海塘养殖的巨大经济效益,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然后召集村民连续开了14次会议,商量进行“反租倒包”,由村里统一反租回来,再倒包出去给别人搞海塘养殖,当年的承包款一下子从5万元变成16万元,如今每年更是上涨到170万元,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第一炮打响了,鲍英钱并未满足,他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机会,带头不断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培植农村特色产业,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实际的好路子。他鼓励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水果,引进“东魁”等高品质杨梅、“甘平”等优良柑橘,建造了1200亩的杨梅基地和300亩的柑橘基地,迅速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村里人上项目、办企业,全村建成代加工企业3家,吸纳村民就业80多人,每年平均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110余万元。

    “去年,我们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鲍英钱说。

    早在2012年,墩岙村就成为宁波市小康示范村,前年还成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目前,墩岙村正在创建宁波市美丽村庄,下一步将围绕“村庄景区化”建设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强村富民。鲍英钱说,他们准备打造精品民宿和2A旅游景区村,集旅游、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成立旅游公司。他每天都要跟一些企业接洽吸引投资,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没有休息过一天。

    团结让村里更和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鲍英钱十分注重班子的团结协作,村内13名班子成员,45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是他做好所有工作的“兄弟团”。在任职初期,他就提出了对农村小微权力规范使用的理念,全村共建立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60余项,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内容的全覆盖,并制定了权力运行规范流程,编织“小微权力”的笼子。对村内所有工程项目的建设,他都要求设立项目实施组、采购组、监督组三个机构,项目中的每个环节都互相监督。

    墩岙村地处偏远,群众办事不便,办个证件需要花去半天时间,能不能让村里的党员、干部代劳,进一步方便群众?这成了鲍英钱和“兄弟团”破解的难题之一。不久后,象山县大力推广“村民说事”制度,致力于实现和村惠民,“民事村办”制度从墩岙村开始探索,村里专职的代办员每天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坐班,收集代办民事,小到办理证件,大到办厂融资,共有56个事项可以由代办员包办,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信息村里询、矛盾村里调”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鲍英钱说,近20年来,他还和班子成员让矛盾“不出村”,探索出“村民说事”制度,无论是村民有什么事情,还是村里要搞什么工程项目,都让村民先把矛盾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商议,做出来,再评议。“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大家更能和谐相处。”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鲍练绮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