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喜迎十九大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巩固思想阵地 留住乡愁记忆 传播文化文明

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

深甽镇深甽村在村文化礼堂举行成人礼。
岔路镇湖头村文化礼堂外景。

    名片

    宁海县自2013年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来,紧紧围绕实现更高水平的文化小康、建好高水平有质量的“文化综合体”这个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了全县文化礼堂建设“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县文化礼堂覆盖面达到50%以上。目前已建成138家农村文化礼堂,覆盖18个乡镇和街道,使文化礼堂成为农村巩固思想阵地、留住乡愁记忆、传播文化文明的精神家园。

    寄语

    宁海县委书记杨勇: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家文化礼堂读懂一个村落。村落文明的繁衍与传承,就像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而文化自信就是村落发展的根。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宁海要围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打造文化自信坚实根基要求,完善发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改革的成果,让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一动一静,活跃文化大舞台

    “文化礼堂早已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了。”在宁海茶院乡,70岁的村民邵老伯高兴地告诉记者,茶余饭后,他喜欢去文化礼堂转转,要么学跳舞,要么听讲座。

    “文化礼堂还有很多学习活动,周末或是节假日,就连年轻小伙子都喜欢去参加。”宁波市第二届农村文化礼堂十佳管理员、茶院乡东南溪村文化礼堂管理员祝多芬说。

    为了让文化礼堂“活”起来,2016年,宁海县推出了“百姓大舞台”活动,以党政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一场场文艺晚会,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广大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文化阵地,推动了乡村文化小康的共建、共享。

    “自从百姓大舞台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从围观群众转变为表演主角,我们的‘送文化’真正成了‘种文化’。”葛圣明文化礼堂名家工作室负责人、百姓大舞台文化指导员葛圣明介绍说,有了百姓大舞台,散落在乡间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传统曲艺,在这里重新得以传承、发扬。

    “2016年7月以来,全县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300余场,受惠群众达15万余人次。”宁海县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娄姣敏告诉记者,为了让文化礼堂更好地服务群众,宁海还深入推进了“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培育了一批舞台指导人才、策划人才、主持人才和演绎人才,先后推出了“我们的村晚”“我们的舞台”“我们的宣讲”“我们的民俗”等十进礼堂活动。宁海各乡镇街道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艺节目库,进一步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

    一堂一景,融入美丽宁海建设

    “同乐园文化礼堂是宁海首家个人公益性文化礼堂,面向周围村民及周边群众免费开放。”在宁海跃龙街道,宁波市第二届农村文化礼堂十佳志愿者、同乐园文化礼堂创办人胡教明介绍说,同乐园藏书阁专门收藏了各类宁海与宁海人的著述,还创办了全县首份文化礼堂报纸《同乐园》。

    胡教明表示,创办初衷,就是想给村民们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宁海的文化和历史。现在的“同乐园”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屠岙胡周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了。

    在茶院乡许民村,借助石文化旅游资源,还打造了许家山“石文化”特色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港湾优势,又在宁海湾、三门湾“两湾”沿线,在西店镇凫溪村、海洋村、石孔村、强蛟镇峡山村等村庄,先后建设了牡蛎馆、船舶馆、围垦馆、海洋馆等,打造了蓝色海洋文化带,成就了当地的“石文化”和“海洋文化”礼堂特色。

    宁海县还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国字号文化金名片,打造传统古村落文化带,建设有鲜明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凸显一村一文化,一堂一景观。如深甽镇龙宫村的“义字当头,仁行天下”、前童五大村的“崇学重孝,耕读传家”、力洋镇力洋孔村的“孔子后裔,崇儒重教”等,这些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龙宫“义”文化、前童“孝”文化与力洋孔“孔子”文化等极具特色的文化礼堂。

    一村一品,培育礼堂特色文化

    在宁海,文化礼堂是一把乡村治理的“金钥匙”,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三美”宁海建设完美结合。

    “在文化礼堂建设中,宁海县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乡村历史传承。在建筑风格、民俗传承等方面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宁海县农村文化礼堂专家指导团成员陈龙说,在沿线村庄,利用村里的旧学校、老祠堂、废弃场地等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变废为宝;在建设标准上,将文化礼堂建设融入全域大景区、乡村旅游开发中,以景点的标准来建设礼堂展厅、展馆。

    岔路镇湖头村,民风传统淳朴,人杰地灵,是全国最大的葛洪后裔聚居地之一,建设了葛洪文化纪念馆、大通宣威府、抱朴讲堂等,形成了以养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礼堂;梅林街道河洪村,枕于凫溪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素有长寿之村的美誉,建设了百岁堂、明镜第、古戏台、干氏故居等,形成了以长寿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礼堂。

    “在这里,我们看得见历史,也望得见乡愁。”宁海湖头村党支部书记葛民文说,文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展示着一个村的繁华过往,承继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对文化礼堂来言,不仅是一个“聚艺堂”,更是一个“聚心堂”,它正成为宁海农村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

    “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要让文化的春风吹遍宁海大地。”在宁海县委书记杨勇眼里,文化礼堂的建设,坚持的是“一家文化礼堂读懂一个村”理念,也充分挖掘提炼了地方历史文化、村风民俗特点,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个性化、地方性特色品牌。

    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秀高表示,文化礼堂不仅要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还要打造成“基层的红色殿堂”。四年来,宁海组建了各级讲师团,先后开展了“好乡亲讲好故事”“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等主题巡回宣讲服务,开展的“党群同心圆”、星期日送教等志愿服务进礼堂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2016年,各类讲堂累计授课2200多堂,受众人群达10万多人次。

    记者 孔玲 通讯员 项麟寓 蒋攀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