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尚长荣是京剧大师尚小云的儿子,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五岁就登台演出,在六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脸表演的艺术风格。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 □陈爱红 文/摄 京剧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它是吸收了诸多优秀剧种的韵腔而形成的新剧种;京剧讲究程式美,形成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程式艺术;与欣赏西方艺术不同的是,京剧表演与欣赏过程中,高潮是演员和观众共同营造的,叫好声和掌声能点燃现场激情的火花……10月14日,首届梅花奖得主、京剧大师尚长荣先生做客天一讲堂,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即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的京剧艺术欣赏讲座,观众多次报以热情的掌声。讲座中,他也被宁波观众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所感动。 A 京剧是博采众长的传统艺术 尚长荣说,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各地的方言不同,戏曲艺术也多有不同。直到现在,统计出来还有200来个剧种,活跃在第一线舞台的也有近百个剧种。应该说,这个局面、这种积淀、这种现象,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一无二,确实可以引为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积淀悠久、深厚,反映在戏曲积淀中就是丰富多彩、好看之极,这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传统艺术形式中,京剧的历史仅仅200来年,比不过秦腔。1790年,给乾隆皇帝祝寿时,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当年在北京盛行的戏剧是昆曲、秦腔,徽班进京之后,预示着要孕育出一个新的剧种。徽剧进京之后,汉剧也随后进京了,便形成了徽汉融汇合流的局面。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又汲取了诸多北方地方小调,声腔就丰富了起来。于是,北京的戏院,一个晚上的演出不再是单一的秦腔或者昆曲,还有京剧,不仅声腔丰富了,剧目也丰富了。不过京剧虽然叫京剧,但是它的语言、声腔尊崇的却是徽汉的湖广音中州韵,其中还有昆曲的吴韵。 现在大家还能看到一幅同光十三绝的画,当中那位是演周瑜的徐小香,右边扮着鲁肃的是程长庚,左边谭鑫培,他扮的是黄天霸。那里面还有梅兰芳先生的祖上梅巧玲。这13位艺术先贤开辟了京剧艺术的先河。京剧就是在徽汉等几个优秀剧种融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剧种,它的综合性很强。当时叫皮黄,也叫乱弹。光绪年间,在北京形成的皮黄、乱弹到上海演出,红得不得了,万人空巷,于是《申报》上第一次出现了京剧、京戏的名词,京剧在上海也开始繁荣起来。后来在上海和北京,形成了京剧的南北两大阵地。京剧现在既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谭鑫培老夫子在北京一个照相馆里面拍的无声电影《定军山》;中国的第一张唱片是孙菊仙老夫子录制的,演绎的都是京剧。当年,京剧是很流行的,也是很时髦的。 B 欣赏京剧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中国的戏剧以诗词歌赋为基础,以抽象、虚拟、写意的表演形式为根基。在京剧里,一支船桨就能表达出船的颠簸以及风浪,一根马鞭就代表着骑着一匹骏马,也可以象征着领着千军万马行万里路,四个龙套就是千军万马。一杆枪、一把大刀,对打起来就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鏖战,这就是中国戏剧的最大特点。 京剧中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说。生旦净末丑是行当,这个行当很有学问,它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在生中,诸葛亮是正生,周瑜是英俊的小生。在旦中,青衣是端庄的贤妻良母,花旦是活泼的少女,刀马旦是勇武的巾帼英雄。净(也叫花脸)也分三种,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末实际上就是年长衰弱的老生,现在把它合并在生行里。丑行有文丑、武丑,还有美其名曰叫“开口跳”,一张口就是要连跳带打。这里面只有旦行是女性,生、净、末、丑都是男性。这些行当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戏曲先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从不同人群当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个性中提炼出来的,非常绝妙。 京剧艺术在舞台上表现的手段是唱念做打。唱为四功之首,这是很重要的,没有悦耳的唱功,戏站不住。念是说话,但念不是普通地说话。念功比唱功还要难,因为唱它有旋律,有乐队的伴奏。念是有韵律的,念功有韵白、京白等各种念法。做,就是各种形态、动作的表演。打,就是程式化法武打,一般都很好看,让人眼花缭乱。唱功和念功是戏曲演员首要具备的条件。念有多精彩?尚长荣说,1990年,他随上海京剧院访问苏联,那次京剧团带去的剧目是《曹操与杨修》,当时苏联的一些戏剧评论家说,虽然听不懂中国话,但是觉得中国京戏里的念白都可以用五线谱谱出音符来,它们是有韵味的。 尚长荣说,欣赏京剧和欣赏西方艺术最大不同点在于,京剧是互动的艺术,京剧艺术的高潮是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共同营造的。京剧演出需要观众的叫好声和掌声,一次次的叫好声和掌声能激发演员的艺术火花,将现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C 京剧的传承与创新要把握好度 尚长荣在讲座中说,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应该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要把继承和创新对立起来。原汁原味是传统艺术的魂,魂是剧种的生命力。比如说把秦腔改得像流行歌曲不行,把京戏改成歌剧也不行。他认为,给古典的东西注入新的生命力不是不行,但是要把握好度。这个度需要戏曲人、专家、观众、票友共同来把握,绝不能闭门造车。 尚长荣认为,现在剧目推出很多,政府投入也很多,但是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要克服浮躁心态,要潜心研究传统,潜心务实地创新,这样推出来的剧目就能够久演不衰。不要为了某个节花几百万上千万打造大洋鼓,来人海战术,这样用人民币堆出来的节目,勉强得了一个什么奖,然后把剧目往墙上一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完了,这样是糟蹋钱。 时代需要好戏,上海京剧院推出的传承版三台戏,是尚长荣主演过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尚长荣说,好戏要传承,好戏挂起来就是戏曲人没有尽到职责。戏曲演员不仅仅通过演艺谋生,还要有社会担当,要为社会的正义呐喊。他很想在有生之年,“传帮带”带出更多的年轻的京剧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