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社会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年级学生不知楼上住的是同学

海曙一小学调查:经常去同学家做客的不足一成

“第一次”串门做什么都好玩。(照片由学校提供)

    放学了,和同学一起写作业,耍一把象棋,吃几个邻居奶奶现烤的土豆。

    放学了,赶去培训班,埋头写作业,吃完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顿,接着写。

    你有多久没去同学家做客了?近日,宁波范桂馥小学针对全校学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到同学家做客的仅占9%,从来没去过同学家的学生约占14%。为此,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平凡又有趣的作业:串门。

    意料之外,没人“赖”作业

    10月长假结束后,范桂馥小学学生家长收到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仔细询问孩子们有没有到同学家串门的经历,去过几位同学家,家长是否同意以及使用何类交通工具等问题。问卷很简单,用心却良苦。

    原来今年的新生家长会上,校长车益明已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几乎每一个校长接待日(周五),他都会针对这个问题专门“采访”小朋友。“现在的孩子都太孤独了。”车校长说,他还就此请教了自家孩子,发现多数孩子总是独自一人做作业,基本不串门。年龄大的孩子甚至觉得,串门麻烦,束缚多。车校长认为,长此以往肯定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全校性的问卷调查,结果与车校长“预估”的差不多。回收有效问卷500多份,其中只有9%的孩子会经常去同学家做客,77%的孩子很少去串门,还有14%的孩子甚至从来没去过同学家。老师在了解情况中得知,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此次串门的对象是住在自家楼上的一名同学,而此前,他竟不知两人住在同一栋楼。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串门作业布置下去前,老师们还是非常担忧的。因为在老师们看来,串门并非学科作业,孩子们能顺利完成么?在车校长坚持下,串门活动首先在三四年级孩子中开展。他认为,即便只有10%的孩子能完成,也算是一种“成功”了。

    然而,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一个周末过去了,几乎没有孩子“赖”作业,孩子和家长合理安排时间,收获了不一样的开心。

    熟悉又陌生的串门,插曲不少

    与普通的串门不同,完成这项作业,孩子们还肩负了不少小任务。比如,孩子们得了解,同学家在哪个小区,小区在什么路上,周边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朝向如何?得考虑怎么去同学家,选择什么交通方式,途经的路线是怎么样的?得记录在同学家做客(或待客)时,是否使用礼貌用语,和同学做了些啥。

    显然,其中贯穿了语文、数学、思品等系列科目的知识运用。事实证明,这些顺带完成的小任务,孩子们还是挺喜欢的,翻看孩子们精心绘制、充满童趣的做客“线路图”,便知一二。

    熟悉又陌生的串门,欢乐很多,插曲不少。一名家长说,很久没见孩子这么开心了,就在床上蹦呀蹦,竟然也能玩得那么有兴致。

    402班的孔子颜同学去了同小区的好朋友家,她们一起看电视、看书,一起吃了不少好吃的。“一个人在家很无聊,妈妈上班,爸爸出差,爷爷奶奶在外地。”孔子颜说,以前都没想到去同学家玩。戴钲坤是和妈妈一起坐公交去做客的,妈妈们喝茶聊天,两个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表格,一起写作业,一起打滚撒欢。

    丘米朗是待客方,他邀请了两名同学到家做客。为了迎接同学的到来,他特意打扫了卫生,还让妈妈准备了同学爱吃的菜。“这一天,我们约好不谈学习,就是纯玩儿。”丘米朗老练的说辞,一下就逗乐了记者。

    “串门作业特别受欢迎。”402班班主任王瑜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孤单,有同龄人的陪伴,他们难得如此放松。不少家长反馈也很好,建议孩子们多聚聚。

    小学六年完成全班走访,纳入素养考核

    按照该校规定,孩子们要在六年时间里尽量完成对全班同学的走访,并且作为该校微体验项目之一,该作业还将纳入学生期末的核心素养考核。有“小人精”自信地表示,平日关系不怎好的同学,做客将是成为朋友的第一天。

    大队辅导员阮老师说,孩子们的家庭条件有差异,家长文化程度有高低,选择串门这种形式体验生活,她非常赞同。因为生活即教育,从平凡小事中可得真知。现在的小朋友生活很封闭,到同学家做客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活动追求知行合一,更加关注过程,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在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活动前、中、后的探究与拓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学校三高品质育人目标校本化的实践。”车校长表示。

    记者了解到,9月5日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明确指出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其中,六大实施途径之一就是“实践育人”,即通过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声音

    串门越来越少有原因

    市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室  李丽 博士

    范桂馥小学这个微体验实在太有趣了,很有意思,也深受启发。近几年在全市学校中,鲜有类似操作。小学生串门越来越少,原因很多。

    首先,现在城市、农村的生活都大不一样了。城市更多的是属于“陌生人”社会,人们非常注重自己的隐私。有一些家长和孩子,因为是单亲家庭、隔代抚养、二孩家庭等原因,不愿意受到他人的打扰。成人之间的交往意识本就十分淡漠,这种模式也会很容易复制到孩子身上,成为一种行为模式的延伸。

    其次,大家应该都有感觉,现在的小学生实在太忙了,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作业,还得完成父母望子成龙的种种“加餐”。小朋友们是真的没有时间去串门,去好朋友家玩。

    三是各类诱惑实在太多,最明显的就是电子产品,占据了孩子们大量的注意力。很多孩子面对电子产品无自控力,家长担心让孩子单独在一起玩,很可能是集体玩手机。

    所以,现在比较流行的互动模式是,家长之间三观比较吻合,可以带孩子相互玩耍,以非正式群体的形式相互走动,大家相处的会更融洽。

    丢失这种温情的交往模式很遗憾

    宁波市新城第一幼儿园  赵玲婕 主任

    听到这个调研结果,感觉挺遗憾的。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家长们的互动是比较多的,以班级、小区地理位置等不同元素组成的亲子群很多,也很活跃, 家长之间的关系也都很好。但是到了小学阶段,这种互动会慢慢减少。

    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比如以前四年级才上的奥数培训课,现在已提早到了二年级。作为家长,我也不能免俗,很多时候非常心疼孩子。

    记得小时候,我们放学后都在外面疯玩,经常去邻居小孩家串门,一起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而我自己的孩子,几周没去外婆家了,问他去不去,他想了许久觉得作业太多,最终还是放弃了。

    串门少了,增进同学感情、提高交往能力的方式也有变化。现在很多孩子会将聚会选在公共场合,自己策划主题、自己安排节目,家长只是适当提供一点资金和场地,这样也不错。

    让孩子走出家门得从自身做起

    宁波市实验学校家长  张先生

    为学校的串门作业点赞。孩子在线上、线下的差异很大,通过网络与人交流时很活跃,见了人却十分腼腆,平日里话也不多。串门作业,让我们感到醒悟,在小区居住6年了,也不知道邻居是谁。我们的主要社交也依赖网络完成,何况我们的孩子?孩子串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也应该变得“开放”起来。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池瑞辉 朱尹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