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6名“寿星”共度5岁、10岁“生日”

癌症患者们的故事让人动容,他们的建议更加宝贵

“寿星”们的全家福。记者 童程红 摄

    近日,在奉化市溪口镇中马路一处狭小的平房内,26人齐聚一堂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他们并非真的出生于同月同日,命运以另外一种残酷的缘分将他们牵连到一起——他们都是癌症患者,都与病魔抗争了5年、10年,今年是他们的“5岁”“10岁”生日。

    群体抗癌

    26名癌症患者集体过“生日”

    虽然不幸患上重病,但在座的“寿星”个个笑容满面、精神饱满。大家点蜡烛、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一点也看不出是癌症病人。

    组织这次聚会的是奉化癌症康复协会溪口分会。“‘5岁’的要向‘10岁’的学习,‘10岁’的要向‘15岁’的看齐!”现场,会长竺友国这样鼓励病友。

    当天,协会还给大家准备了证书和小红包。26人中,16人获得5周年纪念证书,10人获得10周年纪念证书。证书上书“健康人生”4个大字,内页中写着:今天是你的5周年“生日纪念”,望今后继续努力,科学抗癌,让生命快乐延伸。

    竺友国表示,这就是群体抗癌的力量,未来,协会也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病友们抗癌的决心和信心,将正能量传递下去。而他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对癌症患者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偏见,“协会的活动室经常对外开放,但老百姓不愿意来,嫌‘晦气’,这让我们很难受。”

    现身说法

    患癌后生活同样精彩

    现场,记者了解到多名“寿星”的抗癌故事,这些故事发人深省。“患了癌症,一样可以过得精彩。”51岁的何梅(化名)说。她今年正好“10岁”,是许多新入会患者的偶像。

    何梅患的是黑色素肿瘤,肿瘤罕见地长在了左眼里,她为此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确诊之初充满痛苦,但10年后再提起,何梅的语气已经云淡风轻:“2007年12月初,我发现自己左眼看东西很模糊,就上医院去查,结果是癌,医生说要摘除整个眼球。”

    何梅又去上海复查,还是一样的诊断。她联系上在美国当五官科医生的表阿姨,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眼睛。但得到的答复是,全世界都没有更好的办法,表阿姨劝她,趁着癌细胞还没有扩散,赶紧把手术做了。

    2007年12月中旬,何梅在上海接受了手术。儿子上的是全日制学校,临走,她特意去看了儿子,一转身,眼泪就掉了下来。

    由于发现得早,术后,何梅无须放化疗。但术后两年,她只能装最基础的那种义眼,无法转动,很容易“穿帮”。两年后,眼组织萎缩得差不多了,她才装上美容眼。

    何梅的网名叫做“春天”,这也是每个和她打交道的人对她的感觉,亲切、温和、乐天。术后3个月,她就恢复了自己的“春天”性格:回到自己工作的社区,继续担任一把手;每天都去锻炼一小时,锻炼让人年轻;经常用自己的故事,开导社区里其他重症患者……再没有人将她当成病人,尤其是何梅自己。

    “寿星”建议

    找到精神寄托,“借力”站起来

    “寿星”们都有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正是懂得“借力”,他们才能像大树一样,历经风雨而不倒。以何梅为例,她的精神寄托是家庭。她能够走出阴影,丈夫功不可没。住院期间,何梅不肯吃饭,丈夫一口口喂;回到家,她整夜睡不着,丈夫拉她去晨跑;她怕丑不愿出门,丈夫“大手笔”给她买了一副7000元的眼镜;再后来,丈夫鼓励她重回工作岗位,自己则尽量把应酬都推掉。

    何梅说,别人都羡慕她有一个好老公,但她最想告诉其他病友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患病后,千万不能自暴自弃,“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自己,那别人又怎么帮他?”

    再以另一名“寿星”赵大姐为例。她的精神寄托是公益。赵大姐患的是鼻咽癌。术后不久,丈夫提出离婚又很快再婚。为了排遣苦闷,赵大姐全心投入到公益中,出入病房,陪伴、开导其他病友,成了病友们的知心大姐。

    “我以前漂亮,生病后就不一样了。”话虽如此,但赵大姐还是会每天戴上假发,化好妆,穿上时髦的衣服,尽量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自己有个好心情,同时用这种好心情感染其他病友。

    坚持公益也让赵大姐的心日趋平静。

    “面对病魔,最难也最必要的就是端正心态。命运既然不公,我们更要笑对。”赵大姐说。记者 童程红 实习生 姚梦露 通讯员 孙贤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