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号楼的住户们兴高采烈地参加动工仪式。 记者 刘波 徐文杰 摄 |
 |
孔雀社区加装电梯效果图 |
“太好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昨天一大早,鄞州区白鹤街道孔雀小区贺丞路188弄14号墙门前一片喜气洋洋。全市首部居民楼电梯加装试点工程在这里正式开工。 14号墙门的电梯加装工程预计工期为75天。“这是我市首个老小区加装电梯试点工程,对今后其他老小区申请加装电梯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宁波市物业和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主任高羽波说。 三年奔波,终于有了结果 “三年奔波,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80岁高龄的李储聿昨天显得格外高兴。 李储聿是孔雀小区188弄14号住户,也是“加装电梯的召集人”之一。1998年,他买了五楼的一套房子,“当时看中房子楼层高,阳光好;而且当时腿脚也灵活,上下楼权当锻炼身体。” 一晃20年过去了,上下楼对李储聿来说,不再是“锻炼身体”,而成了一种负担:“明显感觉吃力,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天只上下楼3趟。” 14号墙门里,和李储聿有着相同感受的居民不在少数。6层楼共12户住户,一半以上年龄超过了70岁。 2014年,退休前在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当总工程师的李储聿被楼里的居民推举为楼道加装电梯的召集人。 没有先例,没有依据,一切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李储聿说,因为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安装电梯的事一度被搁置。 直到去年4月,浙江省住建厅、浙江省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允许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我很激动,在征得单元楼所有居民同意后,开始着手电梯改装设计方案。”李储聿回忆道。 今年7月,由市住建委牵头起草的《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发文,加装电梯可获财政补助,为小区带来了好消息。7月4日上午,一支由市住建委物管处、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到孔雀小区查看现场情况,讨论加装电梯的可能性。 但想要办成这件事的难度,比李储聿最初设想的要大得多:电梯加装方案如何选择,居民意见如何统一,电梯费用分摊比例如何计算,加装电梯方案如何在有关部门审批…… “当时李老负责电梯加装设计图,我主要负责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同样住在14号五楼的沈阿姨说,“为了考察电梯厂家,我们顶着七八月份毒辣辣的太阳,一家厂、一家厂地去试乘,别提有多热了,当时李老腰还不好,得戴着护具才能出门。” 四楼的住户将房子出租了,沈阿姨冒着酷暑去找房东说明情况,征求意见,先后跑了3趟。“四楼住户不住在这里,还是同意加装,我很感动!”沈阿姨说道。 邻里关系融洽,这事再难也不怕 事实上,电梯加装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制约着加装的进程,例如电梯加装方案的选择、居民意见是否统一、电梯费用分摊比例如何确定等。那么,14号墙门能加装电梯成功,最大的秘诀是什么? “一楼二楼(住户)高风亮节,五楼六楼敢于担当。”在李储聿看来,关键在于有一帮好邻居。“我们能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居民意见统一。加装电梯的成败,费用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融洽,这事再难也不怕!我们希望通过加装电梯这件事,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李老举了个例子:“我们去一楼、二楼住户家做工作时,他们就说‘虽然受益不多,但是应该顾全大局’,这让我很感动,虽然之后意见有过反复,但大家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昨天,尚未搬入六楼居住的盛阿姨也来到了现场。“等装完了电梯,我就能住过来了!”盛阿姨的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盛阿姨现在住的王隘新村面临拆迁,儿子打算把14号墙门六楼的房子给她住。盛阿姨今年73岁了,爬六楼感到力不从心,听到加装电梯的消息,她非常赞同,盼着能快点安装,早些使用。 昨天开工仪式现场,围了五六十位居民,不少是得知消息后,前来取经的。陈女士也居住在孔雀小区,她跟李老聊了很久。她告诉记者:“之前看到14号墙门在申请加装电梯,我们楼道也有这个想法,但苦于没有人牵头,这事想办成不容易!14号墙门能办成这样一件大事,十分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