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第一医院实施门诊改革措施第一天

半天门诊量减少约15%

有患者担心: 去社区医院配不到药怎么办?

昨天上午,排队的患者比以往明显减少。记者 孙美星 摄

    上周,宁波市第一医院宣布推出一系列门诊改革措施,包括门诊限号、取消普通内科门诊等,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昨天是市第一医院正式实施门诊改革措施的第一天。昨天一早,记者在医院门诊大厅里看到,不管是挂号窗还是取药窗,排队的患者都比以往明显减少。据统计,昨天上午门诊量3365人次,与2个月前同样为周四那天相比减少约600人次。

    现场

    限号成果初显,排队的患者少多了

    每天早上,都是三甲医院门诊大厅最忙碌的时候。昨天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市第一医院门诊大厅,发现里面的人流量明显减少。一楼6个挂号窗口前,排队的人数只有五六个人。在医院门诊大厅入口处和问讯处,有不少醒目的温馨提示牌,告知患者门诊限号举措,以及慢病配药的新规等。

    记者发现,和之前公布的改革措施相比,昨天正式实施的慢性疾病配药量有所变化,从之前拟定的配药量不超过7天,延长到现在的配药量不超过14天。

    “没限号的时候,挂号窗的队伍和对面发药窗队伍要连到一起了,走路都要绕着走。”市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谢浩芬告诉记者,由于几天前医院已经试行对专科、专家和专病门诊进行限号,几天下来所有流程都已经顺畅,因此正式推出限号第一天,运行十分平稳。这几天医院还加大了对门诊的导医服务力度,分诊台有护士值守,对一些确有需要、又没有提前预约的,就用每个专家门诊的5个预留加号名额为患者加号,确保那些确实需要就诊的患者能及时看病。

    昨天,也是市第一医院取消普通内科门诊的第一天,记者在二楼原普通内科诊室看到,这里已被全科医学门诊和老年医学科门诊取代,原来坐内科普通门诊的医生分流到老年医学科门诊和其他专科门诊。

    69岁的董先生专程从溪口赶来,为的是配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他每个月都要来一次市第一医院。昨天一早,他到了医院才发现,普通内科门诊没有了,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挂了老年医学科门诊的号。

    董先生配好药走出诊室的时候,工作人员为他送上了一份纸质的温馨告知,告诉他以后最好到基层医院去配药,如果要看专家号可以提前预约。

    “我一直希望专家门诊能限号,这样医生可以有更多时间仔细看病,患者的体验也更好。”昨天上午,徐薇的门诊号限号50人,到10点半,已经有33位患者完成就诊,昨天上午她应该能准点下班。

    数据

    预期目的达到,就诊人次下降约15%

    昨天上午11点半,上午的门诊挂号全部结束。谢浩芬主任打开电脑,统计出昨天上午的门诊量:3365人次。和近期门诊量高峰8月份的一个星期四的3962人次相比,减少了约600人次,下降15%左右。以往全科医学门诊就诊人数不多,到昨天上午10点10分,限定的全科医学门诊号数全部挂满,共121号。此外,3间老年医学科诊室共挂出116号。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推出的一系列门诊改革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我们根据患者的呼声做了一些改变,如放宽了慢病配药的控制量。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务举措。”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姜建帅说,目前所有专家号提倡预约优先,但因为种种原因,专家号爽约率在15%左右,今后为了让这些专家号源不至于浪费,医院将在就诊前一天提醒患者前来就诊,并请患者选择是否前来就诊,这样可以提前掌握空余的专家号源。此外,今后医院还会通过大屏幕等方式,让患者了解每个专科或专家门诊的剩余号源。

    “我们还将加大专家下基层的力度,让更多专家到基层坐诊。”姜建帅说,大医院之所以患者扎堆,归根结底是因为名医难求。目前医院有140位专家到27个基层卫生机构帮扶和坐诊,未来下沉的专家人数还将更多,并将在基层卫生机构开设专家工作室,帮助基层医生提高医术。

    患者

    体验是好了,但号难挂了

    限号第一天,患者的反应如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患者表示,限号以后和医生交流的时间更充裕了。

    “以前预约好了排队时间也蛮长,今天很顺畅,从挂号到拿药,都没有等很久。”市民王女士是血液病患者,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来看一次门诊,最晚要等到将近11点才能回家,昨天早上10点半不到就看好了。

    不过也有患者表示担忧:大医院限号,去社区医院看病搞不定怎么办?

    “我也不想来大医院排长队,但去社区看了,还是建议来大医院看看。”二胎妈妈周女士怀孕6个月,昨天专程到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专家门诊就诊,因为在社区医院检查的时候,血常规中的一个指标超标了。周女士碰到另一位孕妇,她来就诊的原因,则是因为社区医生说她的嘴唇看上去有点发紫。

    昨天上午,一个血液科专家门诊就接待了10位像周女士这样因为某一项指标超标,拿着基层医院化验单来就诊的孕妇。专家坦言,基层医生不敢担责,这种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市民王女士的孩子一周前因为磕伤,头皮缝了2针。昨天到了拆线的日子,她原本想在家里附近的社区医院解决。谁知道问了两家社区医院,一家说没有器材,一家说不敢拆。不得已,王女士还是一大早带着孩子,到大医院拆线。

    此外,记者发现,因为基层医院配药配不到而到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更多,不少慢性病患者都带着长期服用的空药盒。“让我去社区配药,配不到怎么办?”一位患者担忧,大医院限号了,如果基层医院的改革不跟上,该让大家去哪里看病?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赵冠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