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丽珍 绘 |
在镇海,军人出身的83岁老人王洪范身板硬朗、面色红润,至今仍坐如钟、站如松。事实上,他是一名有25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近日,他受邀来到中山广场参加“防控糖尿病、健康公益行”活动,给“糖友”们分享自己的抗糖心得。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历时一年半,由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牵头、全市十余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的我市首项2型糖尿病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糖尿病治疗现状不乐观。 25年“糖友”现身说法:管住嘴,迈开腿 “有的人认为得了糖尿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做人一点意思也没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要我说,什么都能吃,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吃以及吃多少。”王洪范老人说,自从患病以后,自己重新“学习”了吃饭这回事。 王老的早饭很丰盛,包子、面条、馄饨,就着小菜别有滋味。中饭也不差,饭二两半到3两,菜丰富多样,有鱼有肉,有时还会来一小杯酒。晚饭相对简单,有时几块饼干一杯牛奶,有时几筷子蔬菜或是两三个饺子。“民间有句话,早上(吃得)像皇帝,中午像大臣,晚上像乞丐。我就是这么做的。”王老笑着说。 “管住嘴”同时还要“迈开腿”。见过王老的人都说他是个行走的“衣架子”。176厘米的个头,70公斤的体重,这样的好身材他已经保持了20年。 2006年迄今,王老平均每天走8000步,最多时10000步,分两三次完成。为防止运动中突发低血糖,他经常随身带一颗糖、一个桔子。 大量糖尿病患者仍身陷误区 王老是许多“糖友”的榜样。但在我市,大量糖尿病患者仍身陷防治的误区。记者从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获悉,共有3648名患者参与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其中男性1931例,女性1717例。该研究揭示以下几个问题: 糖尿病治疗现状不理想。77%的患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但空腹血糖达标(小于7.0mmol/L)的仅占33%。这说明,仍有23%的患者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在用药患者中也有67%的人处于空腹血糖“治不达标”的状态。约54%的患者没有监测餐后血糖的习惯。余下不到一半会去监测餐后血糖的患者里,达标的也只有27%。 对于糖尿病伴随病症的态度迥异。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常与糖尿病“抱团”出现。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40%的患者合并有血脂异常。但糖尿病患者重血压而轻血脂的现实违背了糖尿病“需血糖、血压、血脂等综合管理、全面达标”的治疗原则。 忽视相关并发症的检测。3648名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接受过眼底检查的人不足10%,接受过颈动脉斑块检查的人不足1/3。 相关并发症检测率低但患病率高。近日,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组织了一场眼病大型义诊。接受眼底检查的25名“糖友”中9人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就是“糖网”。“糖尿病会危及全身的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糖网’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参与当天义诊的眼科主治医师田川表示。 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望高寿 参与调查的3648名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最小的16岁,最大的101岁,病史最长的已有44年。“民间关于糖尿病患者长寿不了的说法并不正确,糖尿病是否影响寿命关键还在于管理是否到位。”毛玉山医生指出。 全球一项针对1万余名65岁以上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近50%的人在10年内死亡,死亡原因多与糖尿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而这些患者血糖管控普遍不佳。 毛医生的团队当初选择了8名患者参加此研究。截至研究结束后2年,这些患者全都健在。王洪范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们配合医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糖尿病管控办法。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庞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