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用3D积木拼的第一代校舍。记者 徐叶 摄 |
从黑白照片到彩铅手绘,再到3D建模,最终用1万多块积木“还原”了第一代校舍的样貌。昨天上午,江北区实验小学校史馆正式“开张”,受邀到场的校友被特殊的校舍模型深深吸引。170年历史沧桑,古老与时髦,碰撞出了火花。 热情校友提供老照片和老物件 江北区实验小学创建已有170多年,建立校史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过,和大多数百年老校类似,寻找学校史料十分艰辛。在学校开展的“寻根崇德老物件”淘宝活动中,热情的校友提供了不少老照片和老物件,非常珍贵。其中,两名退休教师提供的两张老照片,恰好记录了第一代校舍正、反两个角度,为还原老建筑提供了可能。 江北区实验小学的前身是1844年开办的宁波女塾,是国内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母校。1857年,与另一所女子学校合并,校名为崇德女校。1923年,崇德女校中学部搬离,留下的小学部改名为崇德小学。后又几经变迁,成为今日的江北区实验小学。 老照片是新中国成立前拍的,退休教师张文椒的母亲当时在崇德小学任教。可惜作为背景的校舍,只拍到了一半。另一张照片由张志明先生提供,是他在初中毕业时的留影。同样,也只记录了一部分校舍,无法很好地还原校舍。 为再现第一代校舍的样貌,学校找来老校友、设计师,根据老照片及口述,一点点手绘校舍的样子。经过几个版本的反复修改,终于画出了早已消失的老建筑。 3D建模,在回忆中“重建”校园 手绘毕竟是平面的,很难直观感受第一代校舍的风采,3D建模提供了可能。记者昨天在校史馆看到,第一代校舍为灰色建筑,从一楼往二楼的楼梯墙面上挂着个挂钟。校园靠东边的围墙种了一株老槐树。 这些细节,都有故事。老人的点滴回忆,在3D建模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位老校友说,当时学校有一位叫胡为华的体育老师,以校为家。每天,胡老师都会为挂钟上发条。而老槐树,与学校边上的槐树路呼应,学校也曾命名为槐树路小学。 记者了解到,3D建模由专业人员设计,仅第一代校舍就有1万多块小积木。搭建工作非常繁复,由在校师生共同拼装。今年暑期,完成了第一代校舍。随后,又陆续完成了第二代与第三代校舍的拼装。有趣的是,在校史馆的每一代建筑模型说明中,还罗列了参与“重建”校舍的学生名单。 “这是一个回溯历史、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校长傅俪俪介绍,为还原三代校舍,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模块搭建社团。借此,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母校,不忘初心,同时也让老建筑焕发新生,融入新生代的创造力。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张文明 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