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铁声音” 不妨多些柔声细语

    杨玉龙

    最近,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和16号线列车上,“请勿倚靠安全门”“奉上级指示”等说教式的地铁安全提示语退出,上岗的是“一个宽广的肩膀,或许可以让您卸下生活的疲惫;一时放松的依靠,或许可以让您得到片刻的舒缓,但安全门不是爱人的肩膀,而是保护我们的移动屏障”等5段温馨散文式的提示。

    11月28日 《北京日报》

    相比于硬邦邦的说教,这些柔声细语更接地气,也更有人情味儿。前者明显带着“命令”的口气。如此“说教”虽是好心,也会令人反感。同时,一成不变的语调和提示语,也容易让人产生听觉疲劳。通过变换语气方式,在增添新鲜感的同时,也更容易引起乘客的注意,倘若在内容上再加入故事性元素,无疑更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可以说,“地铁声音”出现柔声细语,彰显的是服务精细化。事实上,乘坐地铁,乘客关注的不仅仅是安全,更在乎的是服务的人性化。这就需要地铁运营管理者,在“心贴心”的细节服务上多下工夫。在提示语方面,不仅要有“禁止跳下站台”这样的“硬话”,也应该多一些贴人心、有人气的“软语”。

    同时,这样的柔声细语也给其他服务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一方面对服务用语进行必要的规范,比如少说“不”等;另一方面在细节上也应精益求精,用人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和语气进行相关提示。当然,对于被服务者而言,应该听得进这些提示语,并按照相关提示操作,否则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