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梦想当兵打靶,却扛了12年水枪

挂满奖章的特勤老兵今天要回家了!

和他一起退伍的还有53名消防兵 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了青春和汗水

张金定工作照。 资料图片

    卸下肩章和领花,胸前戴上红花。30岁的张金定最后一次和战友们合影,久久,默然无语。

    从18岁来到这座东海之滨的城市,他的青春在这里度过,他的汗水在这里流淌。如今,到了他离开的时候。

    今天,12月1日,张金定和其他53名战友,将退出消防现役部队。临走之前,他们最后一次和消防车合影,和这座城市说“再见”。

    18岁新兵的消防“初体验”

    云南大理,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就是张金定的家乡。2005年,他从职高毕业后,参军入伍。

    小时候,张金定的理想就是当兵。他还记得,当时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写长大后的愿望,有人说当医生、科学家、画家,而他写的就是“当兵”。

    如今说起来,张金定认为是受了一位表哥的影响,“我读小学时,他就在当兵,我读中学时他才回来。那身军装让我着迷,当兵光荣。”

    18岁时,他如愿以偿,从西南边陲到东海岸边。在位于梅墟的新兵训练营里,他看到相邻的人武部里有人在训练打靶。他满怀憧憬地对战友说,“我们什么时候才开始打靶?”

    那时,不明就里的张金定,仍不知道自己当的是消防兵。直到有一天,两辆崭新、火红的消防车开了进来,老兵向他们展示器材时,他终于搞清楚了自己的“身份”。

    小小的失落之后,这位年轻人很快对“霸气”的消防车有了兴趣。“我们老家只有县城里才有消防车,还是东风的,这两台车是福特和雷诺的,全进口,太帅了。”在电话里,他兴奋地和家人说。

    背不成钢枪了,那就扛水枪吧。张金定将一身力气投入到训练中去,凭着他的吃苦耐劳,顽强好学,他和其他8名战友分到了特勤中队。

    从太平间“走出”的特勤尖兵

    接下里的两个月,是他们“见习”期。张金定记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火灾的情景,“北仑一个化工厂爆炸起火,那焦糊味,那蘑菇云和火团,从未见过,太震撼了。”

    张金定说,当时,他很想扛一把水枪冲进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新兵都是按照身体条件和对火灾理论掌握的情况,慢慢才开始救火的,我们还不够格。”

    所以,张金定很羡慕从绍兴过来的2名体校毕业的战友,“他们身体素质非常好,下中队没多久就进火场了。”

    作为消防部门攻坚力量的特勤中队,承担更多的是难啃的骨头。这,注定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将面临复杂的情势,危险的境地,还有血腥的场面。

    “车祸,爆炸,坍塌……会有人遇难。”张金定说,这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考验很大,毕竟,很多时候他们接触的是并不完整的身躯,甚至只是人体组织。

    所以,早先几年,特勤中队的队员们必须要上的一课,就是去医院的太平间,“每个人都要去,至少待一分钟,一个个进去,一个个出来。”

    然而刚一开始,仍不免有不适的感觉。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起追尾车祸中,张金定和战友被安排去为遇难者装尸袋。当时,两人手足无措。最后还是由老兵代替了。

    过路女孩递上饮料给他们解渴

    “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救援现场。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训练场上。”这是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名消防员的个性签名。这,几乎是包括张金定在内的每一名消防员的写照。

    从一名青涩的新兵,到业务尖兵,直到成为宁波市公安消防支队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全国优秀士官”称号的消防员。张金定的付出,有目共睹。无论是汶川地震、温州动车事故,还是徐戎三村楼房倒塌、“菲特”台风,灾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累不累?当然累。张金定说,只要是厂房起火,就别想着小半天能回来,“一天一夜守在现场,吃住在车上是家常便饭。”

    危险不危险?当然危险。尽管有防火服,有空气呼吸器,有漏电检测仪,可灾难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势,是所有现代科技装备都无法预估的。

    委屈不委屈?张金定想了想,说,偶然有。当然,更多的是感动。有一次,海曙汪弄社区有人跳楼,天气太热,张金定和战友们守了三四个小时,这时,一名年轻女孩给他们买来了一大袋冰镇饮料和荔枝等水果。张金定以为女孩是社区工作人员。一问,不是。难道是轻生者家属?也不是,只是过路的。女孩坚持塞给他们,说“你们太辛苦了,解解渴。”

    付出的青春和汗水值得被铭记

    众所周知,消防是个危险职业。家里人担心不?说到这,张金定倒是轻描淡写,“还好,我们家那是小县城,我父母也没看电视或者报纸新闻的习惯。”但他的姐姐和姐夫却深知这一点。天津港大爆炸后,他第一时间接到姐姐的电话。他告诉姐姐,自己没有过去增援,却仍感悲痛。

    这些年,见过太多惨烈的场面,也目睹太多生离死别,张金定的心,从柔软,到坚硬,又慢慢为之柔软。老兵们传授给他的搜救技能和经验,甚至是血的教训,他也在一次次地传下去,不厌其烦。

    “我在这里呆了12年,说是第二故乡,一点也不夸张。”张金定说,这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让他留恋。他很庆幸,曾经为这座城市奉献了自己的一点光和热。

    其实,4年前,已经荣立二等功的他,就曾有机会转业回地方,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我还有热情和能力,我希望再多干几年。”

    4个月前,张金定迎来了和妻子的爱情结晶。眼下,他就要回家做爸爸了。作为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张金定和其他53名战友,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了青春、汗水和热血,值得所有市民铭记。记者 马涛 通讯员 颜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