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朝霞(中)在书法普及点为学员授课。 |
 |
胡朝霞(中)指点学员的书法作品。 |
 |
徐慧心(右)在宁波博物馆为观众讲解。 |
书法名家胡朝霞手把手教5岁幼童写字 “新宁波人”徐大姐每周六开讲宁波“老底子” 本报连续两天报道了宁波好人老冯刚新婚的儿子冯波突患重症,面对高昂的医疗费,老冯一筹莫展。感动于老冯的凡人善举, 3天时间,宁波市文化志愿者捐款7万多元;回归故乡的工艺美术大师拿出珍爱的作品义拍,筹款12.58万元;老年艺术团的老伯把爱心款塞到老冯的口袋里,重复着“早点好、早点好”…… “我只是普通的志愿者,和文化行业都不沾边,宁波的这么多文化志愿者却都在帮我,帮我儿子,我真是没想到。”老冯告诉记者,在这个寒冬自己感受到了来自宁波文化行业“红马甲”的温暖。 宁波目前已招募文化志愿者逾3万人。记者昨天听这些“文化范”十足的红马甲说起他们的故事。 故事 书法名家胡朝霞“挂帅”18个书法普及点 学员从5岁幼童到80多岁老人 昨日上午8点多,胡朝霞一走进设在海曙区艺庐的书法普及点,学员们纷纷和她打招呼。胡朝霞是宁波响当当的书法家,西冷印社社员。她说,自己更看中的身份是宁波市文化馆志愿者团队的一名志愿者。 昨天上午的课程从8点半到11点半,3个小时。一笔一画,一撇一捺,50来名学员学得特别用心且认真。 去年12月,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推出新举措,胡朝霞领衔的工作室在全市设立了18个书法普及点。“18个普及点覆盖了11个县市区,有的点很远,开车要2个小时左右,为了赶早上的课,我很早就起床出发了。”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除了到普及点实地上课,我更主要的工作是担任指导老师,培训一批书法骨干,使他们成为各普及点开展培训的中坚力量,为更多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上午的课程结束后,胡朝霞又要赶紧“换场子”去给指导老师们上培训课。 “这一年的业务时间基本都用来做志愿服务,普及书法艺术了,很累,但特别充实。”胡朝霞动容地说,“艺术不仅仅掌握在艺术家手里,更要大众化,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这才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弘扬。学员中一个80岁的老爷爷说,自从参加书法普及项目后,每天写写字,激情饱满,像是获得了新的生活。" 59岁的工程师每周六讲宁波“老底子” 她戏称志愿服务让自己成了“老宁波” “你好,我是博物馆的志愿者,需要我为你们义务讲解吗?”每个周六,59岁的徐慧心都到宁波博物馆“上岗”。比起在服务台等观众来预约讲解,她更喜欢“主动出击”——上前自我介绍,为有意向的观众免费讲解。 徐慧心很健谈,讲解更是趣味横生。“这个椅子是清朝的,你看,镂空、雕花特别精美。我之前给一个美籍华人教授讲解时,他说,小时候犯了错误,妈妈就给他一块抹布和一个筷子,让他把家里一把类似的椅子擦干净。” “这里说的是宁波过端午节的风俗。过去,毛脚女婿去老丈人家,大白鹅是少不了的。上次一个来参观的小伙说,自己也给老丈人家送去了大白鹅。” 徐慧心是一名工程师,2013年,她和女儿一起报名了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几年来,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每个周六,她都泡在了宁波博物馆。徐慧心说:“通过我的介绍,让这么多新老宁波人、外地游客更了解宁波这座城市,再累也值了。” 从一开始“战战兢兢”接受讲解考核,到现在“喋喋不休”带着观众畅游博物馆,徐慧心说自己收获了很多。“作为2008年才来宁波的新宁波人,我之前对宁波的了解并不多。现在说起宁波的老底子、历史民俗等,话匣子都停不下来。在和观众的互动中,在准备特展的讲解中,我也一直在学习,现在我可以说是个‘老宁波’了。” 宁波博物馆工作人员说,10年来,博物馆每年都在招募志愿者,年年火爆,最多的一年报名人数有500多人。统计显示,5000余位志愿者前来注册过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现有在册的注册志愿者208人。每个双休日、节假日都有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义务讲解服务,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宁波。 讲述 3万多名文化“红马甲”让宁波更有文化味 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胡朝霞、徐慧心的故事是宁波3万多名文化志愿者的缩影。3万多名文化“红马甲”正通过的自己的志愿服务让宁波更有文化味。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普通市民加入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宁波已招募文化志愿者逾3万人,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 “文化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文化服务不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文化志愿者已经涵盖了文艺演出服务、博物馆讲解引导、图书馆服务和阅读推广、文物巡查和保护等领域。志愿者们为群众提供的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在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宁波活动年”和2017年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期间,来自宁波高校英语、韩语、日语专业的大学生文化志愿者,颇受国外嘉宾好评。 据介绍,宁波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比如,“一人一艺”志愿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通过大师培育文化志愿者,志愿者反哺群众的层级培训方式,将各类艺术活动送到社区、学校、文化礼堂等地,被服务对象近30万人。 比如,图书馆阅读联盟服务品牌。宁波市图书馆成立了100余支阅读推广团队,开展了“阅读马拉松”“鲁冰花”妈妈故事团等系列活动。以“甬图巴士·爱心驿站”汽车图书馆为载体,延伸和拓展公共服务网络,每年图书流通量达上万册。 比如,世界文化遗产志愿品牌。建立了大运河申遗保护和海丝申遗保护文化志愿者队伍,来自高校、企业的10支“海丝寻踪”志愿者队伍通过寻访活动,成为宣传和普及宁波海丝文化的传承者与接力者。 行动传递文明,爱心温暖全城。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宁波将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便捷化建设,让市民能随时随地参与志愿服务、享受志愿服务。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葛丽娜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