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茂盛的泥塑梦

    人  物

    名片:

    朱茂盛,宁波奉化人。1993年加入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主要雕塑作品有:北京燕莎商业广场的《展翅欲飞》;象山县人民广场的大型浮雕泥稿;东钱湖陶公岛的范蠡、西施人像,史浩、史弥远等古代名人雕像;水浒108将人物雕像。

    初冬的四明,山风猎猎,落叶满地,朱茂盛正在慕天山庄创作一组人文雕塑《四明雄风》,以表现红色四明为主题,作品高2.5米,宽2.2米,待两个月后完工之时,四明山革命老区又将添一新景。

    1

    小时候的雕塑梦

    2014年12月,奉化电视台率先报道了鸣雁村朱茂盛创作的水浒108将泥塑人像作品。作品迅速走红大江南北,朱茂盛红了,鸣雁村也红了。紧接着,浙江、福建、天津、香港等全国各地的报刊、电视台和新华、人民、光明、新民、山西等网站以及美国、英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新闻媒体纷纷赶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竞相报道。

    奉化鸣雁村重峦叠嶂,竹木葱茏,人们安居乐业,一副世外桃源的模样,朱茂盛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

    朱茂盛从小喜欢画画,喜欢看《三国》《水浒》等古代故事连环画,看到画中人物舞枪弄棒的飒爽英姿,就依样画瓢。如果在野外,就用柴棒、竹枝作笔,平地作纸。他最喜欢的是王叔晖的工笔人物《西厢记》《梁祝》及四大名著里的历史人物,一遍遍琢磨,一遍遍描画,不知疲倦。白天,他在田头辛苦劳作,晚上自学画画,连小伙伴叫他去玩,都婉言拒之。

    有一天,在一座小庙,朱茂盛看到一位民间艺人用泥土在雕塑菩萨,大为惊奇,天天踩在脚下的泥土,通过艺人之手居然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人”。就是从那时起,朱茂盛的心里埋下了长大要学雕塑的种子,萌生了用雕塑把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历史人物展现出来的想法。

    1987年,奉化县文化馆发现了朱茂盛的才艺,鼓励他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去参加美术比赛。那时朱茂盛22岁,他的美术作品《功夫不负苦心人》获得宁波市首届乡镇企业职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中的美术作品一等奖。此后,在文化馆老师的悉心培育和鼓励引导下,他走上了艺术生涯的道路。

    也许就在这时,埋在朱茂盛心中的雕塑种子萌芽了。不久之后,朱茂盛迷上了泥塑,尤其是人像泥塑。他知道,泥塑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独特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平面的图画到三维空间的立体雕塑,要经过质的飞跃。它是可视、可触摸的,朱茂盛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走去。

    2

    赴京求艺路

    1991年,朱茂盛26岁。求艺心切的他,毅然挑着工具书和赖以养家糊口的竹编花篮,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在那里,他师从第四代“泥人张”传人张錩和国内名家李德利、王小惠、许正龙、周尚仪学艺。在这些名家教授的教育熏陶下,朱茂盛的艺术技能得到了升华,打下了扎实的写实雕塑基础。

    在北京学习生活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朱茂盛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租住在城郊的破旧房子里。为了支付日常生活的开销,他和妻子一起编制花篮,直到深夜才歇息睡觉。最困难时,甚至连乘公交车和吃饭的钱都捉襟见肘。尽管这样,他也从不向人开口述说困难。系、院里的人获悉朱茂盛的困境后,纷纷将自己承接的业务转交给他去完成,这样,朱茂盛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北京同行的热心帮助更加激励他继续求艺的决心,也促使他更加努力,不断精进技艺。1992年,在学院学习期间,朱茂盛的作品《女人体》入选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展。1993年,与于耀宗副教授合作的《展翅欲飞》获北京市雕塑优秀奖。

    朱茂盛纯朴的人品、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与日俱进的技艺,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学业结束后,朱茂盛被介绍到中央电视台从事舞蹈道具创作。

    在北京的学习经历让朱茂盛受益匪浅,雕塑艺术是用形象思维来表现主题思想,用真材实料来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它可以借物传情,发挥和延伸作者的思想;可用不同材料,不受气候、时间、地点的限制,塑造出不同形象,长期甚至永久地表达作品本身的主题。朱茂盛同时也感悟到,雕塑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都离不开实际生活,来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

    1994年,朱茂盛应邀赴深圳与“世界之窗”艺术总监、著名雕塑家蔡汉文教授合作,参与制作大型雕塑工程。一年后,朱茂盛返回家乡,陆续承接了一些宁波市内城雕、假山等工程。宁波城区和东钱湖等各大景区都留有他的作品,比如在东钱湖陶公岛景区,范蠡和西施这两座雕塑就出自他的手笔,但朱茂盛认为这仅仅是借以度日的手段,并非他的少年梦想。

    3

    复活水浒108将

    从2006年底开始,朱茂盛开始构思《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108将。为准确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他反复研读原著,翻看连环画,到图书馆借阅各类相关典籍资料。渐渐地,108位好汉的形象开始在他的脑海里丰满立体起来。

    2008年春,朱茂盛大胆创作了第一座大型人像泥塑——《水浒传》中的混江龙李俊。雕塑完成之后,成功的喜悦激荡着他,他想把《水浒传》中的108将都复活起来。当时,女儿上美院需要开支,父亲重病需要治疗和照顾。在这种情况下,朱茂盛狠狠心卖掉了宁波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以省钱的地方尽量省钱,节衣缩食地投入到创作中。

    朱茂盛选择了父亲早年造的破旧泥屋作为泥塑工作室,一是为了节约开支,二是在父亲建造的老房子里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常常联想到父亲当年建房的艰辛困境,时时激励自己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从2008年春到2015年底,历时8年,几乎倾尽了全家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历尽了千辛万苦。单就人物造型来说,每一个人物都要根据其出身、个性、爱好、经历等来塑造不同形象,切忌雷同形似,108个人物就有108种脸庞、表情、形态、姿势、神韵、比例。灵感来了,就用铅笔素描下人物的形态,反复修改,最后定稿。一天工作结束后已是夜深人静了,尽管疲惫不堪,朱茂盛仍靠在墙上,细细回味一天来的制作过程:哪些地方尚不够理想,哪些部位需要改正,哪些地方尚需完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钢筋为骨架、水泥质地为外形,每件高约2米、重500来斤的水浒108条好汉泥塑人像,齐刷刷地站立在鸣雁这个平静的小山村里。鸣雁村,一个极为平静的小山村顿时不平静了,因朱茂盛的雕塑人像而声名鹊起。

    混江龙李俊、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及时雨宋江等等各具姿态,栩栩如生,108将在朱茂盛的手下一一复活了。他们的外表丰神俊逸,表情生动,穿着佩戴和举手投足带着自己鲜明的个性,让游客一看便知这是哪个人物。朱茂盛不收门票,免费给游客参观拍照,还让游客参观自己的制造过程。闻讯赶来的国内外游客一拨又一拨,络绎不绝。国内外游客看到这一组具有磅礴气势的雕塑人像后,无不跷起大拇指,啧啧称赞朱茂盛精湛的雕塑技艺。当他们得知朱茂盛背后付出的努力后,更是赞叹不已。香港文汇报闻讯前来采访,盛赞朱茂盛“复活了水浒108将”!

    52岁的朱茂盛表示,水浒108将的雕塑人像创作是其艺术生涯的起点。今年8月份,朱茂盛接到马来西亚一家古建艺术公司的邀请,为他们设计四大名著代表性人物的雕塑方案。为弘扬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将继续在艺术道路上不懈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