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爱心城市 暖心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着你右手的第六根手指,我怎能安心离开?” 36岁男子罹患肝癌,临走前放心不下8个月的幼子

医护人员提前为孩子做了去指手术 实现这位父亲最后的心愿

术后,可可开心地喝着奶。
可可天生六指。
术后,可可的手恢复了正常外观。

    近日,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官微上发布了一篇让人泪目的文章,记述了一位父亲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对幼子的深情,以及医院上下为完成他的心愿而做的不懈努力。

    36岁的王先生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他最不放心的是只有8个月的儿子可可,因为可可天生六指。为了让王先生能安心离开,妻子吴女士找到医生,希望尽快为孩子手术。经慎重考虑,医生同意了,并为此做了万全的准备。

    12月4日,可可的手术顺利完成。18日凌晨,王先生去世。吴女士说,等可可长大了,会告诉他,爸爸深深爱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他。

    一篇让人泪目的文章

    “我将离去,时日无多。我们在这世上为父、为子的缘分,仅仅8个月……我不能守护在你左右,看不到你的成长,不能给你遮风挡雨的臂膀。看着你右手的第六根手指,我怎能安心离开?当我想象在你成长的岁月里,一同玩耍的小伙伴对你的第六根手指,产生好奇或者发出嘲笑时,会怎样地伤害到你?而我,却无法挺身而出保护你。只有看到你健康安好了,我才能安心离开啊。

    “你的妈妈于是去央求医生提前为你做手术,帮我完成这最后一个愿望。尽管我们都知道手术的最好时间是在你两岁以后,8个月的你,实在太小了,手术麻醉尚有风险。但在得知我的病情和心愿后,开发区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之动容,经验丰富的医生们经过研究讨论,毅然决定为你手术。

    “在医生们的努力下,手术很成功,你的第六根手指被顺利切除,真好。你恢复得很好,你已经忘记了手术的疼痛,想啃啃裹着纱布的小手,是只小馋猫呢。你在妈妈的怀里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这个世界,偶尔荡开笑容。你还没有学会说话,你看看我,时而轻轻呢喃,是在叫‘爸爸’吗?你不知道我将离开,你这样的无忧无虑,真好,我的孩子。

    “充满生命力的你,转瞬即逝的我。原谅爸爸走得匆忙,不能给你留下什么。希望你长大后,当你想起我,记得爸爸深深地爱着你,爸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你。人生的道路总有磕磕绊绊,遇到风雨时,请你握起那只拳头昂首挺胸,替爸爸保护好你的妈妈、姐姐,还有你自己。请你,做一个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我的小男子汉。”

    这是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院办工作人员叶悠悠以王先生的口吻给他的儿子可可写的一封信。昨天,叶悠悠告诉记者,王先生从入院到离世,她都看在眼里,王先生对孩子的牵挂、深情,让所有人心里都异常酸楚。

    一位父亲的最后心愿

    王先生一家是江西上饶人。今年10月23日,因腹部剧痛,王先生到医院看病,结果竟是肝癌晚期。正值壮年的他无法接受这一噩耗。接下来一个月,他和妻子吴女士辗转宁波、上海检查、治疗,但专家们的意见都一致:王先生时日无多了,可能就这一两个月的事了。

    这对万念俱灰的夫妻回到了北仑,这个他们工作、生活了6年的地方。王先生住进了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

    王先生有一子一女,他最不放心的是当时不到8个月的小儿子可可,因为孩子天生六指,他怕孩子大一点后会面临压力,甚至被孤立、嘲笑。他希望临走前能看到儿子得到治疗,健康安好。

    11月底,王先生的情况已经很差了,皮肤越来越黄,人也不时昏迷,清醒时就要看看孩子,一看孩子就掉眼泪。

    两位医生的慎重决定

    吴女士知道丈夫在想什么。她找到开发区中心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孙鹏,说了丈夫的心愿,“我的想法很简单,我留不住他,那就帮他做最后一件事,一件让他开心、放心的事,不管有多难,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去试。”

    吴女士眼里含泪,语气坚定。孙医生陷入了沉思,没有当场答应吴女士的请求。“王先生情况特殊,他的护犊之情让人动容,很想答应她(吴女士),但孩子太小了,我要好好考虑下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事后,孙医生说,他当时也是百感交集,但身为医生要对患者负责,不能感情用事,8个月的孩子年龄太小,解剖结构小,血管和神经细,手术难度大,加上没有完全发育,在手术麻醉上有一定难度和风险。

    这个手术,到底能不能做呢?孙医生找到麻醉科主任高昌达,跟他探讨手术的可行性。高医生一听要给8个月的孩子做去指手术,心里一惊,说话音调都高了几度:“这么小做这个手术,从医学角度来讲麻醉的风险是很高的,比如说他的心血管可能出现抑制、出血,血压一下子暴跌,然后出现呼吸的抑制,总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 一般是两三岁以后再做这个手术的。”

    但在了解背后的故事之后,高医生也沉默了。两位医生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冒险试一试。

    孩子手术成功了,半个月后父亲走了

    吴女士得到孩子可以手术的通知,兴奋不已,第一时间告诉了病床上的丈夫。王先生眼睛一亮,一时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孙医生和高医生为可可制定了麻醉和手术的具体方案,并就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探讨了应对方式。

    12月4日,可可被推进手术室,光是术前麻醉和准备,就花了1小时20分钟,手术花了40分钟。两小时后,手术宣告成功。术后孩子恢复得也很好。

    12月11日,医院上下自发组织捐款,十几分钟时间就筹得3892元,交到吴女士手中。

    12月14日,一名已出院的患者回到医院,找到吴女士,送上500元爱心款。

    还有爱心人士为王先生一家发起“轻松筹”,很快筹得7万余元爱心款。

    12月18日凌晨3点30分,王先生走了。

    “你最终还是放开了我们娘仨的手,太多不舍,太多遗憾,愿天堂没有病痛。”这是吴女士在丈夫走后发的一则朋友圈消息,配上了一家人最后的牵手照。

    昨天,吴女士希望通过本报向所有爱心人士道谢:“谢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对于一双儿女,她说:“爸爸走了,妈妈还在,妈妈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你们双倍的爱。希望爸爸放心,我会替你看好一双儿女的。”记者 童程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