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科和他的专利证书。 |
|
陈科发明的新型雨披帽套。 |
“我就喜欢搞一些小发明、小创意。”昨天上午,记者见到陈科时,他从随身携带的手提袋里,掏出一大摞专利证书。他说,大部分专利证书因为无法携带,放在了家中。 现年58岁的陈科,被朋友们称为“发明达人”。他至今已拥有4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0项、实用新型专利300多项,还有1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当中。 1 因“烦”思变,搞发明方便生活 陈科说,他的人生经历很简单,在象山出生、上学,1978年高中毕业后去当兵,先后在部队当过文书、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等。2000年,他选择了自主择业,转业回到地方。 陈科说,在部队他一直从事美术和摄影工作,“其实,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我平时就喜欢想象,把一些点子应用到发明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陈科的第一个发明,是10多年前发明的多功能雨披。他骑电动车出行,发现自己戴的雨披帽套不能很好地固定在头部,常常被风吹掉,有时还挡住视线,容易发生事故。并且,雨水很容易打在骑车者脸上,帽套上的雨水会直接流到脸上,使骑车者很不舒服,特别是在冬季,更是饱受寒冷之苦。为此,他设计出了不会被风刮掉的帽套。 记者看到,陈科发明的新型帽套上部呈半球状,穿戴更适宜。帽舌为透明片,当骑车者头部朝下注视前方时,能起到防雨和透视的作用。帽套内还设计了保暖片,不再会贴在骑车者脸部让人冷冰冰的很不好受。保暖片不用时可取下,放入雨披背部内侧袋,以免丢失。帽套后部还有一根伸缩带,要紧要松都挺方便,既能固定帽套,又便于头部灵活转向。 “我搞发明创造,大多是因为自己或发现别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句话叫‘因穷思变’,我是‘因烦思变’。”陈科说。 像这样方便生活的小发明,陈科还有很多。例如,个子不高的人在演讲时,脸部会被演讲台遮挡,为此他发明了“设有自动移动脚凳的演讲台” ;只要按一下遥控器,演讲台下部的脚凳会自动移出,个子不高的演讲者站在15-20cm高的脚凳上会显得高大有气场;再按一下遥控器,脚凳就会自动移入演讲台下部。 我国的专利有三种,分别是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最高。在陈科的专利中,发明专利有100多项,其他全是实用专利。朋友们称他是“发明达人”。 2 一路走来并不轻松 谈到自己的发明,陈科说,一路走来并不轻松。 10多年来,陈科写了120多万字的专利法律文件,还手工画了1000多张图纸。遇到一些“比较高难”的发明,就更费神了,要不断学习、钻研,反复试验。 对于自己的发明,陈科比较满意的是一种多功能消毒鞋柜专利。这个鞋柜牵涉到电脑板、机械原理、电路等知识,而这些都是他的“陌生领域”,只好从头自学。 他在发明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他去一家机械零部件店购买与齿轮配套的齿条,当时说不出齿条叫什么名称,老板搞了半天也莫名其妙,最后在店里费了好大劲才找到实物。老板告诉他这叫齿条,陈科才明白。 一开始他也不懂利用臭氧杀菌的原理对鞋柜内腔消毒杀菌,只好从头学,并向认识的专业人员请教。这个发明他用了近3年时间才搞出来,令他欣慰的是,这个鞋柜进入了很多市民的家中。 3 睡觉时想起点子也会爬起来记下 陈科说,他的发明大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他喜欢随时记下碰到的各种问题和想起来的各类点子,就算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什么点子了,也会赶紧爬起来记到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资料自学,然后设计找厂家代工。这个过程真的漫长而又艰辛。不过,当发现自己的发明成果被承认的时候,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从两年前开始,陈科还为宁波经贸学校的学生进行小发明辅导,充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因为讲课生动活泼,加上理论联系实际,他的课很受欢迎。在他的辅导下,学生们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0多项实用性专利。 陈科说,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只要认真留意。小的发明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搞,搞发明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这份心。 陈科的专利,只有10多项实施产业化。他也曾试图创办企业,把自己的发明变成产品,方便消费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无疾而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继续搞发明的信心,每天依然乐此不疲。 “宁波市各级政府对申请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一直非常重视,对发明者在经费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帮助和资助。发明带给我快乐,使我获得成就感,也改变了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好。”陈科说。记者 边城雨 文/摄 快评 发明达人的“智慧火花” 需要给力的“激励之油” 陈科这样的发明达人,着实让人觉得真实、亲切。如果我们回忆一下、留意一番,就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周围,似乎从来就不缺类似的“草根”,他们天赋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总能不时为我们鼓捣出这样那样的“惊喜”。但是,像陈科那样将发明当作“饭碗”的,却并不多见。为啥?一方面是其中特别有天赋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达人毕竟偏少,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给力的“激励之油”,随着时光的流逝,多数达人均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很难想象,一个不得不整天为生计奔忙的发明达人能“达”多久? 这些达人或许没有高学历,但如果有合适的外部环境,他们天才的头脑加上草根生活的浸润,就会屡屡触发他们“因烦思变”,搞出大科学家、高级工程师一般不会在意、也未必搞得成功的生活小发明和生产小革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社会,及时浇注“激励之油”,让更多有天赋、有潜能、有兴趣的发明达人乐在其中,持续迸发“智慧火花”,汇集起来的将是一笔了不得的“生产力”,或许能给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核聚变”。 给力的“激励之油”,除了给力的金钱激励,还可以有很多有效的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明达人们搞发明是一把好手,将发明转化为产品却未必在行。陈科就曾试图自己办企业,把自己的发明变成产品,但最后都“无疾而终”。因此,为他们搭建发明转产品的桥梁并给予合理的回报,让他们一门心思做自己的拿手活,同样是十分给力的“激励之油”。 除了民间,许多基层单位或多或少也有类似的发明达人。如何对待他们,给个人与单位带来的,或许是完全不同的格局。比如,在宁波舟山港,有一个叫竺士杰的集装箱堆场的龙门吊司机,这个宁波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独特操作法,让装卸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至今捍卫着多项工作领域的世界纪录。如果当时某个班组长或是单位的领导,向他浇一盆“你一个职高生不安心工作,整天瞎鼓捣啥”之类的冷水,宁波舟山港或许就不会保持今天这么多、这么久的世界纪录。宁波舟山港给予竺士杰的,除了港口用他的名字为这个操作法命名并全面推广、以他的名字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外,还有全国劳模等数十项荣誉。这些,无疑也是万分给力的“激励之油”。 正如陈科所说,中国人很聪明,只要认真留意,小发明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搞。要让那些天才发明达人长久地“达”下去,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毅力,社会各界、有关部门也须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多为他们雪中送炭式地灌注“激励之油”,不让或少让那些有价值的小发明、金点子胎死腹中。说得俗一点,给力的“激励之油”就算是作为风险投资,也是颇值得一博的。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