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礼送一百”尴尬谁来解

    司马童

    网友@燕领近日发帖称,毕业后在宁波工作,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上个月底结婚被邀参加婚礼,由于对当地风俗不了解,自己老家那边结婚一般就随个10元、20元的份子,所以这次就随了100元,但是在现场看到三四千元一桌的酒席时,有点傻眼了……尴尬之余,更担心同事对自己会有“占便宜”的看法。1月3日《现代快报》

    笔者家乡有句俗话,叫做“来是人情去是债”;更有夸张一点的说法称,“人情逼如债,砸锅当铁卖”。前人为何“总结”了这样的随礼老话,我看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准确实普遍提高和改善了,但说到婚丧嫁娶的礼尚往来,则也一直在感叹不堪负担——名目繁多的“红色催款单”,真的已让许多工薪阶层挣了“面子”、破了“里子”,却又为风气所累而苦不堪言。

    “随礼送一百”,尴尬谁来解?送礼道贺的初衷,应该是“你我都轻松”。比如新加坡,不仅是公务人员及其子女,在这方面必须严守只可“意思意思”、不准逾规越矩的清廉自律标准,即使是普通民众,也都遵循一个“尽到意思”的馈赠原则。所以,潜移默化之下,新加坡已形成风气,赴宴送礼若显得过于大方或“土豪”,非但不被艳羡,还会招人侧目。故而,我国广东等地,人们去喝喜酒,红包会被主人硬塞回来,因为代代相传的风俗是至亲的才收红包,请客只在乎客人能到来,同样屡屡被网友点赞。

    实话实说,就内心来讲,有多少人不期待着“随礼送一百”。毕竟,今天收下了别人的厚重红包,到了将来,还不得“连本带利”地逐一还出去?现实中,有些人揶揄送百元红包者“也好意思去赴宴”, 无非是想到了自己过去送出的多,这样一来下步“回收”势必要变少了。当然,改变风气会造成“现实损失”,但回头再想,倘若人人都抱着一种“持平”或“盈余”的收礼心态,回归送礼道贺的初衷本意,岂不是遥遥无期?

    “随礼送一百”不是尴尬是新风。除了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率先垂范,再将“百元送礼”作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文明风尚,着力营造重礼金羞于示人的社会氛围,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